《易醫玄經》(二五)六經辯疑
(二五)六經辯疑
小子問於師:“經曰:‘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二日陽明受之。三日少陽受之,四日太陰受之,五日少陰受之。六日厥陰受之。’此何謂也?”
紫極曰:“太陽、陽明、少陽,三陽也。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陰、太陰、厥陰,三陰也。少陰為表,太陰為里。傷寒傳經,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三陽盡而傳於陰,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開者啟也,闔者閉也,樞者軸也。”
小子問曰:“太陽少陰,陽明太陰,少陽厥陰,何以互為表里?昔先生言六經配六爻,上太陽,五陽明,四少陽,三太陰,二少陰,初厥陰。若互為表里,則初四互,奈何上與二互,五與三互?先生說太陽為表,少陰緣何為表?太陰緣何為里?此互為表里之說而牽強之說否?”
紫極曰:“小子不解之處,千古之人未嘗明。今吾與汝說。
三陰三陽者,氣血之多少耳!經中云:‘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所謂太陽,少陽者,代名詞也。若人之何為人也?因人為代名詞也。三陽之中,多血少氣曰太陽。少血多氣曰少陽。多血多氣曰陽明。三陰之中,少血多氣曰少陰,多血少氣曰厥陰,多氣少血曰太陰。
此段經文吾常有疑義,太陰、少陰皆多氣少血乎,氣血若同分二經,當何別之?觀陰陽離合篇,見太陰之後、少陰之前等語,太陰少陰之別在部位之不同也。
然三陰三陽何互為表里?觀乎陰陽,陽在外而陰守之內,六經相循,如環無端。外者,表也。內者,里也。表之中,可分表里,里之內,亦可別表里,表里之間,有半表半里也。
陽之最外者,陽之表,太陽也。次外者,陽之里,陽明也。再次外者,半表半里,少陽也。此中之半,非為陽中之半表半里,乃三陰三陽中陽之連陰處,乃陰陽半表半里也。若獨以陽經分表里,實太陽為表,陽明為半表半里,少陽為里也。此因整體之論陰陽,故少陽為半表半里,陽明自然為陽之里也。
陰之最里者,乃緊連陽經者是,陰之里也,曰太陰。其次里者,陰之表也,少陰也。其再次里者,半表半里,厥陰也。此中之半,亦非陰中之半表半里,乃三陰三陽經中陰之所連陽處,亦為陰陽半表半里也。若獨以陰經分之,厥陰實當為表,少陰為半表半里,太陰為里。今厥陰為半表半里,故少陰當陰之表,太陰自然乃陰之里也。
故傷寒之傳,陽者自表傳里,陰者自里傳表。故傷寒首受者太陽也,次者陽明也,再次者少陽也,復接者當太陰也,因少陽為陽之里,太陰為陰之里,少陽之後必太陰也。
陽之表對陰之表,故太陽少陰互為表里。陽之里對陰之里,故陽明太陰互為表里。半表半里者相對,故少陽厥陰互為表里。六經之傳,陽經由表至里,首太陽,次陽明,復少陽。陰經由里及表,連太陰,再少陰,終厥陰。此千古之未明此也。”
小子問曰:“古之聖人於此有論乎?”
紫極曰:“古之自仲聖來,而知者希也。仲聖傷寒作,於少陰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非發表者何!病太陰者,寒則用四逆,實則陽明,非里者何!厥陰之用烏梅,寒熱並用,非和解者何?因仲聖專其用,而言未明,後著傷寒者多家,皆以陰經無表證者多。豈知表者亦分陰陽也。陽中有里陽明證,陰中必當有表少陰證也。吾易醫玄門以表里分陰陽,代代相傳,今爾等知之,當大傳天下。雖今病傷寒者少,此論於內傷之證系猶大也!此六經之辨證也。”
小子問曰:“先生說六經,真今古之無有哉!”
紫極打住小子,曰:“古之已有,唯無有說也,吾不過師古人之說,得易醫玄門之傳,於予無功也。”
小子又問:“六經今已知,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已明。奈何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紫極曰:“經云:‘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陽者,陽之表,開陽之門,太陰者,陰之里,啟陰之戶,故太陽太陰為開。陽明者,中央土位,兩陽合明,厥陰者,兩陰剝盡,不復他傳,故曰陽明厥陰為闔。少陽者,半表半里,為三陰三陽之樞。少陰者,陰之表,為三陰之樞,故曰少陽少陰為樞。此所論不同耳!”
小子曰:“開闔樞,知之也。又六氣之中,辰戌太陽寒水,卯酉陽明燥金,寅申少陽相火,醜未太陰濕土,子午少陰君火,巳亥厥陰風木。此中地支之行,應六氣為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奈何與六經相反?”
紫極曰:“何謂氣也?觀天之道,春曖夏炎,秋涼冬寒。四時之序不變。五運六氣之論中,此客氣也。天氣之運行也,如環無端,順之者生。傷寒邪氣之感者,逆而行也。故首太陽三陽之表,因之逆傳,即此也。六氣之運行與六經之傳變相反,正所謂順者生,逆者病也。”
小子曰:“先生之思,正反同理,真陰陽之妙也!余何日當有此思慮!”
紫極笑曰:“去日不遠!”
- 《易醫玄經》(三二)不二法門
- 《易醫玄經》(三一)般若心經
- 《易醫玄經》(三十)子午流注
- 《易醫玄經》(二九)左右陰陽
- 《易醫玄經》(二八)時病論治
- 《易醫玄經》(二七)遠公論黃
- 《易醫玄經》(二六)正反生克
- 《易醫玄經》(二五)六經辯疑
- 《易醫玄經》(二四)五行別派
- 《易醫玄經》(二三)三焦命門
- 《易醫玄經》(二二)陰陽水火
- 《易醫玄經》(二一)實證脈學
- 《易醫玄經》(二十)崇證論治
- 《易醫玄經》(十九)因果輪迴
- 《易醫玄經》(十八)大千世界
- 《易醫玄經》(十七)皇極經世
- 《易醫玄經》(十六)斷易偏論
- 《易醫玄經》(十五)人體河洛
- 《易醫玄經》(十四)難經別脈
- 《易醫玄經》(十三)脈決八法九宮
- 《易醫玄經》(十二)女子月汛
- 《易醫玄經》(十一)針法補瀉
- 《易醫玄經》(十)藥性八卦
- 《易醫玄經》(九)論南北政
- 《易醫玄經》(八)陰陽升降
- 《易醫玄經》(七)論肝八卦
- 《易醫玄經》(六)易醫玄門
- 《易醫玄經》(五)小子問禪
- 《易醫玄經》(四)醫道同於仙道
- 《易醫玄經》(三)紫極受訓
- 《易醫玄經》(二)八卦口針
- 《易醫玄經》(一)異人授易
- 上一篇:《易醫玄經》(二四)五行別派
- 下一篇:《易醫玄經》(二六)正反生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