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醫玄經》(十)藥性八卦
(十)藥性八卦
紫極入山採藥,弟子三人俱。觀山野禿頹,心中暗然,不忍足踏一草。近人衛生意識進步,物種卻逐年稀少。紫極告誡弟子,天有好生之德,凡采諸藥,皆不可令其絕。步足而出,身藏草種,足履之處,播撒諸青。此謂易之生生也。
採藥東南,中道而息。
小子問曰:“余觀藥性,有散有收,有升有降,其有道可尋乎?”
紫極曰:“一物一太極,萬物皆有備也。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生長化收藏,四氣寒熱皆有異。辛甘苦酸鹹,五味殊勝皆不同。吾觀卦之六爻,天者居上,為五上,地者居下,為初二,人在其中者三四。上下二卦之分,又有三才者,此太極不同也。地以上為上卦,地以下為下卦。此恆不變之理也。故有之曰:地上一分為陽,地下一分為陰,即此也。花果者,傳種之物,居上爻,葉者,表之里也,居五爻。四爻者,地上之莖也。地下之莖,三爻也。二爻配根,初爻為須。觀六爻之在,宛如一物也。故花果者,多補精之品,因處六爻且為傳種之物,與人相應。葉者,多發散之物,居五爻且處表,可引而外散也。莖之者,可通經絡,因相繫上下也。地之上通手,地之下通足。三四爻也。根者,二爻以處里,故多補肝腎。須者,根之末也。由此可知利尿緣何用甘草梢。一物之中又可分太極,若人參之蘆,可涌吐,參之身可補脾胃,力在守。參之須,可行氣,力在走,皆此類也。
小子心喜,乃問於師:“易,大者也。不知當如何配卦?”
紫極笑曰:“小子之問勝於子文,尋根求本也。來,吾語汝:上卦者天,以配氣,下卦者地,以配味。此從河洛中來。河圖為天,一六合水,二七合火,三八合木,四九合金。四九者,太陽也,三八者,少陽也,二七者,少陰也,一六者,太陰也。慎修先生《河洛精蘊》論之最祥。他日為汝說此。卦之配,九乾宮,四兌宮,三離宮,八震宮。二巽宮,七坎宮,六艮宮,一坤宮。恰九宮先天圖也。太陽者熱,九為大熱。少陽者溫,八為微溫。少陰者涼,二為微涼。太陰者寒,一為大寒。故可知,乾大熱也。兌熱也。離溫也。震微溫也。巽微涼也。坎涼也。艮寒也。坤大寒也。故震巽木之微,乃平之氣。此氣也。”
小子曰:“願聞味?”
紫極曰:“洛書為地,在藥為味,居於下卦。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履。七六為辛,九為苦。三四為酸,一為鹹,二八為甘。味雖五味,但數之八。乾兌為辛,乾為辛之毒,巴豆之類。震巽為酸,震為酸之澀,石脂之類。坤艮為甘,坤為甘之膩,熟地之類。河洛之相配卦,六十四卦藥性成矣!”
小子肅立,再拜。
- 《易醫玄經》(三二)不二法門
- 《易醫玄經》(三一)般若心經
- 《易醫玄經》(三十)子午流注
- 《易醫玄經》(二九)左右陰陽
- 《易醫玄經》(二八)時病論治
- 《易醫玄經》(二七)遠公論黃
- 《易醫玄經》(二六)正反生克
- 《易醫玄經》(二五)六經辯疑
- 《易醫玄經》(二四)五行別派
- 《易醫玄經》(二三)三焦命門
- 《易醫玄經》(二二)陰陽水火
- 《易醫玄經》(二一)實證脈學
- 《易醫玄經》(二十)崇證論治
- 《易醫玄經》(十九)因果輪迴
- 《易醫玄經》(十八)大千世界
- 《易醫玄經》(十七)皇極經世
- 《易醫玄經》(十六)斷易偏論
- 《易醫玄經》(十五)人體河洛
- 《易醫玄經》(十四)難經別脈
- 《易醫玄經》(十三)脈決八法九宮
- 《易醫玄經》(十二)女子月汛
- 《易醫玄經》(十一)針法補瀉
- 《易醫玄經》(十)藥性八卦
- 《易醫玄經》(九)論南北政
- 《易醫玄經》(八)陰陽升降
- 《易醫玄經》(七)論肝八卦
- 《易醫玄經》(六)易醫玄門
- 《易醫玄經》(五)小子問禪
- 《易醫玄經》(四)醫道同於仙道
- 《易醫玄經》(三)紫極受訓
- 《易醫玄經》(二)八卦口針
- 《易醫玄經》(一)異人授易
- 上一篇:《易醫玄經》(九)論南北政
- 下一篇:《易醫玄經》(十一)針法補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