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學習:師卦
師卦
宣聖講義
孔子
周易卦序。文王所定。其次以往復循環。其行取對偶互動。故名曰易。或二卦。或四卦。或八卦。推之至三十。至六十四。莫非依此例以相次序也。故屯蒙相繼。需訟相環。各以其對或反為往來也。而訟之下。則續以師比。師比亦相交也。其爻之陰陽數同而位異。故主客殊觀。正反殊用。情性不類。名實不同。而恰相比。以成一循環。此後天自然之氣。生化之序。所推移也。師之為象。以水居地中。水為天一所生。地六所成。以其類聚。故命曰師。師者眾也。類相聚也。有其眾而不亂。聚其類而不乖。其氣感以應。其力合以大。其數累以積其德均以和。是謂之師。有其主者有其從者。有其任使有其服役。有教以率之者。有順以化之者。有平均以結契者。有比類以切磋者。是皆師之所為。而卦之所象也。
師卦之象。坎在坤下。坤為厚重。坎主險陷。二卦異德、而同用。故象師旅之事。亦喻師長之意。師旅聚眾。以集武力。桿災害。除暴亂。安良善。其旨光明。其行險惡。其本正大。其施強狠。其處重鎮。其出猛鷙。其德涵容。其志猜忌。其在內恩惠。在外威嚴。在上仁慈。在下栗懼。故其應也。一陰一陽。一柔一剛。其施人也。一仁一義。仁以養眾。義以拒禍。仁以安民。義以去害。此聖人殺伐之事。誅討之行。而於卦也。為地水師。地以涵水。水流而不侵地。猶國以蓄兵。兵備而能保國。其義一也。若推之師長之義。亦可象焉。師嚴而後道尊。教行而後化廣。師以衛道。教以去邪。唯嚴則風淳俗美。廣則國泰民安。扑作教刑。不率教者無赦。法以正眾。不守正者必誅。取地水之師。比教化之主。其象固無忤也。而稱其指。則重在軍旅之用。以將繼訟而決爭。合群以禦侮也。曲之不直。良之不安。力之不足。理之難論。不有師旅。何以自存。不藉眾力。何以自保。故有訟者。終必有師而已爭者。終及於戰。師為戰備也。以厚行險。以柔用剛。不得不然。則師之為義。亦時矣哉。
就卦象言。上坤下坎。五陰一陽。陽爻居內卦正位。當位而不當權。主下而不主上。比在下位之長。而聽命以督率民眾者也。陽少陰多。陽貴陰賤。貴於下而得中。賤於旁而有眾。此師旅之象。亦師長之德也。夫師之得名。非以其眾而已。乃由眾中得一人為之長。而群集聽命焉。行止有序。上下有度。升陟有法。動靜有宜。出入有時。聚散有伍。進退有步。聯接有方。一人使之。眾人從之。一人揮之。眾人應之。不亂其行。不越其秩。率教勿怠。守命弗渝。而後謂之師。師者。行貴整嚴。道貴尊一。用貴敏捷。法貴親睦。故師者人所望也。國所賴也。不徒以眾稱也。若烏合之眾。不得稱師。游怠之群。不得名師。以其非師象也。以坤厚載。行坎險陷。其德既剛。其道乃柔。此保民而王之所由賴也。率類而生之所由安也。師之為用大矣哉。古者教人者稱師。建軍者稱師。文武不同。名稱乃一。則以其本不殊也。皆以安民生。利人情。增民德。進民族福也。故師旅者。保國禦侮之用也。非以示威也。衛民制暴之用也。非以為害也。主其事者必得人。所謂仁義之士。人道之全者。而後當之無愧。亦猶教學之師長也。蓋以卦象一陽正位。其意甚明。苟乖此義。師道廢矣。安能望其成師之德。致師之用哉。故師者、國之保衛。民之護持。如赤子之乳母也。得道則吉。失道則咎。此師象之異於他卦。而師名之異於他稱也。
師卦之辭。以師為卦名。固由象所生。而初制卦。則無此名。則以卦命象。亦猶今之以名命卦。不過有此象。當有此卦。當有此事而已。而後聖因之。乃得師之名。成師之稱。達師之用。則師之所本。道立、德名、制用是也。故師字始於卦。而師制本於卦象也。夫師字從自從帀。一示其高厚。如坤之德。一示其周布。如水之流。猶象二卦之合也。雖古書異於今體。其所取義不外乎此。可見師之字。與師之名。皆從卦出也。師在今日。分師旅師長二類。一屬於眾義。一屬於正義。眾則成軍。正則成教。蓋卦本含此二義也。五陰環列。眾也。一陽居內卦之中。正也。既有其眾。復得其正。則用之於外。當為軍之師旅。用之於內。當為教之師長。取象無殊。致用則異。凡卦皆然。而師尤著耳。由師旅言。軍必有師。師者師之長也。故從師字出頭。而帥率本一字。以有長可率眾也。由教育言。學必有長。指導訓誨。以教弟子。或屬父兄。或稱先生。師者即父兄先生之代稱也。師以行教。亦如軍師。貴在督率民眾。同趨於正。眾有所仰望。同遂其生。此師之為師。不僅為一軍之師。或一業之師己也。蓋人民毋不奉之以遂生循道。以安以樂。則全國莫不有師。而師遂為人類切要之制。不問其為師旅。抑師長也。
師:貞,丈人吉,無咎
宣聖講義
孔子
此師卦彖辭。言全卦之大用也。以師本德由坤出。故先貞。貞者正也。有守也。堅固不易。潔己不失。安逸不亂。慎行不妄。此為貞德。坤之常行師道以之而師者眾之主也。必有德望以副之。有德則足以自重。有齒爵以充之。有年則足以自尊民之所悅。唯年與德。天下之達尊也。是曰丈人。丈與杖古同。丈人一老而德至者也。既備其德。復得其壽。受命率眾。民莫不服。此師之為眾所敬也。而天亦佑之。故丈人吉。夫丈人為師之主。行師之功。則所謂吉者非其一人也。凡其所率者。無不吉矣。以師之用。將有所討伐也。將有所禁御也。勢必至於爭。則決鬥之事也。殺傷之事也。聚眾以臨之。持兵以威之。堅陣以迫之。勒騎以逐之。其行已險。其處已危。則其於數也多凶。而以師之克貞。帥之得人。有德以固之。有齒以鎮之。則轉凶為吉。反危為安。此所以因丈人之吉。而占全體之無咎也。咎者天也。無咎人也。人定勝天。則丈人之吉也。故師之道貴貞。而其位貴得人。得人而貞。尚何咎哉。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言丈人之占即王者之象王者不必自將苟以正正眾得人而率之則天下歸服矣蓋全卦以一陽居弟二爻上與五應一陽行五陰間。上下相從。故日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上坤下坎。外順內險。故有師之象。而得師之功。毒宇或作毒。古育字。亭毒即生育之義。但此處亦含毒害之義。蓋對內則亭毒。對外則毒害。以師行敦。則化育之功。以師抗敵。則殺伐之用。而天下之民。莫不從順。則其吉可知。既吉自無咎矣。要之師之取義。在能容象而率之有方。集民而使之有道。一則以安內。而民得其生。一則以攘外。而民保其族。此王者之業也。其為吉固矣然不以貞守不以人任則其吉否亦未定也聖人垂教微意至深至切讀者毋忽畧之。
宗主附註
易師卦繼訟之後。可見訟之終。必至於兵爭。古人以兵凶戰危為戒。而訟辭亦云終凶。則訟之所以凶者。不止官刑囹圄之辱。身物損害之災。必將由小爭而動眾忿。由細故而啟大兵。其所至不僅訟之凶矣,故訟者爭之小。師者爭之大。訟者凶之始。師者凶之成。而古人戒於患先。慎於作始。知其將至。則預為制之。此師之凶仍可免。而兵之災仍可避。則不獨可救訟之敝。且足以保人民之生。此師之義。由凶而吉。由危而安。明正其旨。以曉世人有備無患之道.此師卦雖繼訟。究反能挽訟之失。以爭弭爭。以殺止殺。故武字為止戈。而師辭主貞吉也。且師者有長率之義。以眾中得長者率之。不似群之無首。此所以稱為師也。軍旅固然。教學亦然。以一率眾。以長率群。乃師之象。亦師之用也。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卦象之用明彖辭之義。溯聖人立教之旨也。夫師者成於眾。而得其正。行於險而守其貞以正則不偏。不偏則公。公則得眾?以貞則不暴。不暴則恕。恕則容民。公恕成德天下鹹服。故不怒而威。不嚴而畏。不姑息而懷其仁。不苛刻而悅其義。近者服從。遠者歸順。有眾以為守。有民以為用。如地得水。而生濡萬物。浸潤無量而不潰決。不漏泄。以安以和。以保其國。以定其邦家。是君子有取於師之所為也。前言丈人吉。明師道之貴在德齒。而位亦隨之。德以致位。齒以延福。天之所錫。唯此丈人。以能服眾而安民也。眾聚而不亂。群力所集。而不為暴。兵事所設。而不履凶。以其基於貞。正於正。故雖毒天下而民莫不悅。雖動天下之眾。而國不搖。雖役天下之民。而民不叛。其本固也。夫地水類也。君子與民。亦類也。師卦以地聚水。而比君子容民畜眾。此因象成用。因道立功者也。民之為師。初無殊其為士農工商也。居所以保。行所必備。故有其民。即有其兵。有其眾。即有其用。不言師而獨言民眾。尤見民眾為兵之本也。民眾歸服。兵強師多。民眾叛離。兵師何有。故能容民畜眾者。自能有其堅甲利兵也。且民眾之聚。不待武力。上下之和。不受侵伐。雖不設兵師。亦足自衛。況民眾悅附。師旅易成。朝投其器。夕集於場。人人皆兵。更何憂乎師之不足。故聖人於此。但以容民畜眾為言也。容者安之。畜者利之。安必有所保。利必有所用。則容民畜眾。不為戰爭。而戰爭自易備矣。故有國者。不患無兵。患無民。不憂難戰。憂無眾。捨本逐末。民眾不附。肘腋皆仇。兵多戰烈。亦奚濟哉。故君子取師之義。在此不在彼。
初六:師出以律,否藏凶
宣聖講義
孔子
此師初六爻辭也。初爻為師之始動。其於人事。即師之始出。師出必以律也。夫師以眾成。眾則易亂。亂則易敗。故師出必先有紀律。紀律所以嚴師之行也。師行雖暫。師眾雖限。而其出也。先有一定之制。其時與地。其來或返。其上至下。其行或止。莫不定於一律。是謂之律。有律則師。無律則亂。師之出也。求有功也。亂以行焉。不敗何待。故吉凶之分。在有律與否。臧善也。吉也。爻辭應作兩句讀。言師出以律否。而定其臧凶也。以律則臧。否則凶。古文簡括故也。夫師之出。兵事以成。兵凶戰危。原無吉占。而稱臧者。言師出之善也。善則免凶。不曰吉而曰臧。明其非吉事也。然自有善惡之辨。亦有免不兔之分。師之初出。果以律也。則善矣。免於凶矣。若否。則必凶矣。明斷師出之凶否。而重在律。可見君子之治師。有所先矣。夫師者。動眾勞民。不得已而用之。為以保我疆土。衛我國家。其行雖擾民。其旨在安民。則其出也。必求所以減民之驚。去民之怨。則師之所至。必民居安堵。匕鬯不驚。民生自在。工商不擾。方足以安內而攘外。保良而御惡。今若不以律。先自優其民。失其業。間閻騷然。田野不耕。市井毀壞。工商不營。則民必畏而怨之。駭而遠之。先失其民。是必敗之肇。先隳其社會。是必亡之期。則師之凶。不待交戰而已決矣。故師之貴律。不必戰時。即初出也。亦必慎守。觀始知終。察去知返。故於初六爻辭。以律之有無。而定其師之臧凶也。此聖人慎用師旅之微意。而先示於初爻中。讀者宜注意焉。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言爻辭之義也。後人或以是爻辭否臧皆凶為詁。是失原文之義。果皆凶者。則前何以有貞吉之占哉。貞正而固。堅而斷。有守不失。有節不移。即律是也。有律為貞。失律則失貞矣。貞則吉。失律則凶。一正一反。一善一惡。判若觀火。更何疑乎。律者師之守也。猶人之節操。失之則無守。其中已搖。不凶何待。況師以行險。兵以履危者乎。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宣聖講義
孔子
此師九二爻辭也。九二為師正位。即師之主。其用在主持全師。指揮有眾。而地居下位。當承王命。以昭勳業。服遠方。故爻辭如此。言九二在師之中。以陽率陰。以位正眾。其地至中。其行至正。中正之吉。天之道也。凡辭之吉者免咎。以吉能解咎也。師之為道。恆鱗咎凶。兵事所至。戰爭不已。咎凶之來。不易避免。九二以得位之正。當時之中。乃迪吉而無咎。不獨免咎。且有功勳。受王之寵。王者。主也。下者。承上者也。九二承上而得位。則受賞宜矣。御眾而有功。則錫命必矣。王三錫命者。言其功業彪炳。不止一賞也。夫師之用。為保國衛民。安內攘外。王師者得位有功。則師之道成。而國民胥賴。受命既頻。策勛已至。則威傾遠近。恩施萬邦。不獨一方之畏服已耳。故大將之用。扶危定傾。仁者之師。靖近懷遠不必爭於戰場。而外人來服。不必角於甲鎧。而匪盜潛逃。以其德可懷。威可畏也。其勞如此。則王寵必隆。其重如此則威望必遠。故其致國治安。致世太平。一人之業。萬民之懷。此九二之所以為吉。而得王三錫命之占也。
象日..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九二之象。誠能弘師之用。成師之德。非徒為一時之功。一國之安。其至也。天下胥服。萬國永綏。則其為吉。非尋常之吉。必承天之寵。則其受賞。非一度之賞。必王三錫命。有其德乃稱其位。有其功乃膺其命。此取於卦象之正。而恰應乎丈人之選者。固非徒號善戰。只稱知兵者。所能望也。故師之大用。不在戰爭。而在德業。師之大功。不止保一國。而在懷萬邦。仁者無敵於天下。其九二之謂乎。夫卦象九二以獨剛居下位之正。以險道行廣厚之中。內健而外巽。守正而行遠。此其為師之至用也。天寵者非人所能予奪也。三錫者非時所能僥倖也。必有其本。以立其基。復有其道。以弘其德。乃克受此寵錫也。爻辭之意。先重德業。而後功賞。德業既鉅。功賞斯加。故一人之威。為萬邦所懷。一師之用。為天王所倚重也。全卦以此爻為主。亦為最吉。孚丈人之名。得中正之道。其餘各爻。不能比也。譬之三軍司命是也。
六三:師或輿屍,凶。
宣聖講義
孔子
此師六三爻辭也。師卦大用。在一能御眾。進退有節。若違此則凶。故初六爻辭。明言師之吉凶。在有律與否。而九二爻辭。則明言得人主持。功成譽遠。可見師之致用。必得其眾而善使之。必下服其上。上任其下。內和外整。命專令嚴。指揮無忤。行止有定。而後功大而國保。威遠而敵懷也。至六三爻則不然。六三以陰行陽位。以險臨厚地。其勢交迫。其時易亂。爻辭所云。蓋言其所至之凶也。以六三處陰陽之淆矢紀律之正。有僭越之命。無指揮之專。故進則易敗。退則易潰。出不克整。止不克安。內失其人。外乖乎眾。此名師而非師也。其凶必矣。輿屍有二義。一、輿、眾多也。屍主也。多主之師。命令不一。其凶由於自亂也。一、輿、升也。屍、死人也。戰而至於升死人。則其潰敗可知。其凶由於自奔也。而皆不能戰也。戰則無功。然爻辭之意。取義在象。輿屍者。象之所包。以六三前後。一陰一陽。進則群陰相煽。退則孤陽失主。而六三又陰陽相爭。剛柔相敵。其所屬不一。所任不專。一軍而數將。一役而多謀。眾無所適從。命不知誰出。則輿屍之為多主。本卦爻象也。而不曰多主。曰輿屍者。則亦自有意。以六三居下卦之末。鄰群陰之閒。而以陽位接九二之陽爻。陽乘諸陰。陰厝於陽。陽已老。為屍象。陰多而共昇陽。為輿象。故作升死人。或升神主解。亦通。易之文字。皆含數義。此例也。以象包數類故也。第六三之辭。以內外之交。進退未定。行止猶渝。故用或字。或言其不定也。言或至如此。至者以人事定之。天數有之。必人事孚之。天人交至。乃見其跡。三四人爻。尤必決於人事。故乾爻或躍在淵。亦此意也。人事之至。可移天數。如知其凶也。而預防之。則免矣。故言或者。明吉凶由人事自致也。
象曰:師或輿屍,大無功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而進一層言之。以人事雖善。凶雖可兔。仍無功也。蓋言六三之時不宜。位不當。雖師眾不能克敵。故曰大無功也。大指師言。亦明此爻之不宜於進也。無功則徒勞。以眾而徒勞之。則雖免凶亦不足取。故釋文之意。重在戒師之輕動也。若輿屍而進。其凶必甚。固不止無功也。
六四:師左次,大無咎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師六四爻辭。言六四爻之宜退也。前六三爻大無功。則進已不可。而六四亦然。六四以陰行陰。處勢宜巽。在上卦之始。為坤道之應。退以為用。則不涉於險。故日左次無咎。左次者。退避也。右進左退。次言其有定序也。全師以退。有相宜之地。非奔潰也。凡師能進則進。不進則守。進守俱難。則唯退舍。以求自全。六四陰柔之地。不宜久抗。故左次無咎。如必堅守。是有咎矣。又左次者。卦象也。陰降而逆行。陽升而順行。六四陰也。從左以次降。此時位所宜也。卦之所示。本氣數之常。定順逆之道。由天運而迪人事。由時地而占進退。六四亦人爻。尤重在人。此古聖人所以明象制辭。立辭定意者也。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卦之所象。辭之所指。莫不有常。人亦應之。六四以常而氣左降。人亦以常而師左次。順常不失。自免於咎。即以師言之。既不進矣。又艱於守。則乘時以退。按地以保。亦道之常。不失其常。自無咎矣。故戰不必克而貴全師以保。師之強弱。不在進取或固守。而貴臨機應變。此免咎。在乎審時度勢者也。兵凶戰危。首重審慎。一涉粗率。其害必大。故師之爻辭無一不主謹慎。無時不先保全。則可見聖人用兵之心矣。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帥,弟子輿屍,貞凶。
宣聖講義
孔子
此師六五爻辭也。師六五居上卦之中。為眾陰之正。其位甚宜。而以群陰聯接。恆易失主。則象使然。其爻辭所稱。則以六五位正時宜。故田有禽。有所獲也。田者下地。陰之所也。而此田字。亦作田獵解。以六五出師于田。亦聚眾所為。古者練習兵事。恆假狩獵行之。四時皆有田事。所以集農而習武也。師之用、不專在戰守。六五重於練習師眾。故以田為言。田之有禽。亦猶攻而有獲。而聖人仁義之師。備而不用。不求攻伐。亦不懈於武事。則一年四時。舉田獵以閱武備講射御以試兵術。其意在保國安民。而不為窮兵黷武。人人知兵。而戰事不常見。師旅精強。而無患多兵。此寓兵於農之制也。故六五不言攻有獲。而言田有禽也。有禽則利可知。執言者。有所守也。六五正位。得所守。故利執言。猶曰名正而言順也。且執言者。為有所聲討。如仗義執言之類。言師既精強。練習有素。則明天之討。代天之誅。有其資矣。故因田有禽。而知其利於聲罪致討。可見古聖不輕用兵之微意也。師出必有名。有名則有功。有功則有德。功成德立。是以免咎。故曰無咎。以其正位而行宜。應時而事當。善備於內。克動於外。此無敵之師也。更奚咎哉。然六五以群陰之交。於僭越之虞。與六三同。六三有或輿屍之占。六五亦有輿屍之象。其意一也。長子帥師者。位正而得也。弟子輿屍者。陰多而僭也。故一則貞。一則凶。長子帥師。為孚丈人之吉。故貞。弟子輿屍。乃犯六三之嫌。故凶。貞凶二字二句。一指長子。一指弟子。其例與初六同。臧凶貞凶。皆分釋上二句也。以六五正位。當有長子帥師之貞。以群陰僭越。當有弟子輿屍之凶。皆象所固有。辭乃分析釋之。弟子猶子弟也。眾而不當位也。師之所患。在眾而失律。故凡凶者。必其亂也。
象曰:長子帥帥,以中行;弟子輿屍,使不當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明師之吉凶全系乎此。而世之治師者。當知所取法乎。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宣聖講義
孔子
此師上六爻辭也。師卦諸爻。以眾就於正為用。故凡有眾者。莫不本師之義。以使令之。統御之。以自安其國。保其家。而慎勿失其正也。正者。道之至中。行之至當。守之至宜者也。於事曰中。於用曰正。不中則無所秉。不正則無所承。故有眾者。不導以正。則相聚為亂而已。遑言致用哉。師之所以為師。在家曰家督。在國日主帥。其所以督之帥之。莫不有所正。是謂之政。家政也。國政也。均正己以正人。莫不有所命。家長之命。國君之命。莫非政之所行。正之所施。故正而後有政。政而後有命。有政命以行之施之。家於焉齊。國於焉治。而師之道於焉成。上六爻辭。即所以明夫政命。而見夫師道者矣。夫師之大用。非獨為軍旅之備也。前已言之。推其所至。則平治之功。家國之道。蓋有家者、務使之齊。有國者、務使之治。家齊國抬。天下以平。此師之所以名師也。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師。下民。眾也。君師。正也。以正正眾。以眾就正。此君師之政治。而下民有所遵循。家國之政命。而有眾得其率御也。故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大君之命。政命也。開承之功。齊治也。而本於至正焉。不正則不得治齊。不得稱命。則不得謂為國家。有若無也。失其道。則家為敗家。國為亡國。不正以命之。則敗亡可待。此非師道也。故爻辭明述其旨曰。小人勿用。小人用則失其正矣。小人不正。而用之則胥不正。更何望於齊治乎。
開國承家。言創業垂統之功。而明師之大用。可見聖人於師卦之象。取義極弘。既不限于軍旅之制。復不盡於講學之途。其在彖象。則曰君子以容民畜眾。而申毒天下、而天下服之意。其在九二。則曰萬邦永懷。而明正位立功。由近及遠之意。其在上六。則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而紹師貞丈人吉之意。無非為推師之道。廣師之德。以見齊家治國之本。為政成治之基。其旨深切。其辭簡括。固為易經言政治之始。亦即大學修齊之學與治平之用。而莫不本於正。正者。正心以正身。正己以正人。此大學正心所由重也。格致者。需訟之義。而誠正以下則始於師。誠意固乾坤本義。師以坎合坤。先主貞吉。即內誠而外正也。行於事功。又為內正而外誠。誠無不正。正無不誠。正而不誠。是偽君子。誠而不正。是真小人。皆不足語於師道。故師辭。以正行誠。以貞致用。唯正則能成政。唯貞則能立物。此開國承家。齊治之功。實即誠正之效。君子在位。有所為也。必治平之業。而必始於身心。故師上六。極論其功,以與彖辭師貞丈人吉相應。貞正。一也。丈人大君。一也。全卦一致。而包羅萬有。故為人道之主。家國興亡。人民安危。胥系乎此。其為用亦大矣哉。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宣聖講義
孔子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大君之命。即前王三錫命之意。唯有功者受之。而功之成於正。獎之加以正。上下同正。國無不正。政之所成。治之所隆。此師道之所以弘也。隆者易替。成者易覆。勢理然也。上六居極地。集群陰。最易為小人所乘。小人者正之反。君子之仇。今曰小人勿用。為慮遠矣。小人用必亂邦。是敗師之功也。反正為邪。反功為禍。吉反為凶。利反為害。此師反而為比。則大君之命。丈人之吉。皆反而比之匪人。自亂其國家矣。雖眾有何益哉。辭之垂戒。至明切矣。
宗主附註
師卦取義。在合眾而能統率。集力而能運用。不徒以其人眾巳也。蓋在卦象。一陽五陰。陽居下正位。陰環拱於前後。陰從陽命。剛以柔行。故協於師義。果非有紀律。有順從。主得其權。眾聽其令。則凡五陰一陽卦。皆與師同。而不得稱師者。則可見其名之由正位來。義之由當權來。無位無權。則紀律不立。命令不嚴。雖有其眾。直烏合耳。故反師為比。比者匪也。匪盜之聚。呌囂奔突。雖多不足以用。故不得名師。而師者、出以正義。行以正名。止以正道。剛柔相濟。權變有常。此王者之師。恆備而不用。天下畏其威。人民依其力。而不為暴。不以害民。不以怨眾。此仁人無敵之義。師之大道也。故師者。人道所不可緩。而國政尢資要焉。一反其所為。則成比匪。比匪與師一邪一正。一治一亂。其為眾同。其所以御眾者不同。此兵與盜之分也。
- 易經學習:未濟卦
- 易經學習:既濟卦
- 易經學習:小過卦
- 易經學習:中孚卦
- 易經學習:節卦
- 易經學習:渙卦
- 易經學習:兌卦
- 易經學習:巽卦
- 易經學習:旅卦
- 易經學習:豐卦
- 易經學習:歸妹卦
- 易經學習:漸卦
- 易經學習:艮卦
- 易經學習:震卦
- 易經學習:鼎卦
- 易經學習:革卦
- 易經學習:姤卦
- 易經學習:夬卦
- 易經學習:益卦
- 易經學習:損卦
- 易經學習:解卦
- 易經學習:蹇卦
- 易經學習:睽卦
- 易經學習:家人卦
- 易經學習:明夷卦
- 易經學習:晉卦
- 易經學習:大壯卦
- 易經學習:遯卦
- 易經學習:恆卦
- 易經學習:鹹卦(完整篇)
- 易經學習:離卦
- 易經學習:坎卦
- 易經學習:大過
- 易經學習:頤卦
- 易經學習:無妄卦
- 易經學習:大畜卦
- 易經學習:復卦
- 易經學習:剝卦
- 易經學習:賁卦
- 易經學習:噬嗑卦
- 易經學習:觀卦
- 易經學習:臨卦
- 易經學習:蠱卦
- 易經學習:隨卦
- 易經學習:豫卦
- 易經學習:謙卦
- 易經學習:大有卦
- 易經學習:同人卦
- 易經學習:否卦
- 易經學習:泰卦
- 易經學習:履卦
- 易經學習:小畜卦
- 易經學習:伏羲八卦講義
- 易經學習:比卦
- 易經學習:太極、述聖講述
- 易經學習:師卦
- 易經學習:太極圖講義
- 易經學習:訟卦
- 易經學習:需卦
- 易經學習:河洛大旨
- 易經學習:洛書
- 易經學習:蒙卦
- 易經學習:河圖
- 易經學習:屯卦
- 易經學習:圖象
- 易經學習:坤卦下
- 易經學習:坤卦上
- 易經學習:乾卦下
- 易經學習:乾卦上
- 易經學習:全易大旨及習易要例
- 易經學習:序
- 易經學習:例言
- 上一篇:易經學習:太極圖講義
- 下一篇:易經學習:太極、述聖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