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全文講解

金剛經全文講解

(原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從信解釋

序:

山珍海味令我們飽,

可是無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氣,

因為一口氣不來便斷命,

但我們不能因此光吸空氣而不吃山珍海味。

讀誦金剛經勝於無量百千七寶布施,

我們若光只誦讀金剛經而不作七寶布施,

如同光吸空氣而不吃山珍海味,

在法海中必死無疑。

誦讀金剛經所以勝於七寶布施,

因為經文之意趣將令我們開悟見如來,

而解脫生老病死苦。

當我們未悟之前,死此生彼,死彼生此,

於生生死死中,唯有業隨身而帶不走七寶,

誦讀金剛經之記憶若深植腦海中,

於生生死死中,金剛經都隨身,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

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

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是故學佛人宜時時誦讀此經,

及至「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而能念念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喜可賀也!

知否?此喜即由七寶布施以竟其功。

比丘釋從信識於阿含精舍

法會因由分第一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解釋】這是阿難尊者親自聽到佛所說的。一時,佛在印度舍衛國,□陀太子與「給孤獨長者」共同供養佛說法的花園,名叫「祗樹給孤獨園」裡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當吃飯的時候,世尊穿上袈裟,拿著飯碗,到舍衛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貴賤貧富,挨家挨戶的要飯,然後回到原來□地方吃飯,飯後,收拾袈裟飯碗,洗腳,放置座墊,便盤坐在座位上。

善現啟請分第二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解釋】這時,長老須菩提領悟如來不時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現的佛法。在大眾中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對佛說:希有,世尊!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顯現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來護念一切菩薩,要付囑一切菩薩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願要上求佛果下化眾生,辛勤修行,增長智慧,發現了如來所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何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說:問得好!問得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你現在仔細聽,當為你說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現了如來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同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那樣的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同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那樣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們很希望聽佛詳細的說明。

大乘正宗分第三

【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解釋】於是佛告訴須菩提:大菩薩應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的心,如卵生的鳥蟲,如胎生的人獸,如濕生的水中動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類欲界眾生,愛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眾生雖然已經沒有愛欲心,但是還有色相,如無色界天眾生不但沒有情慾,並且已經空無色身;如有想天眾生唯存一念;如無想天眾生連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動;如非有想非無想天眾生心境寂然不動,而又不像木石那樣無知;等等都是虛妄不實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們入於不生不滅的境界,而滅除妄心。像這樣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然而實際上,妄心虛幻有,眾生也是虛幻有,本來不生不滅,不待降伏,也不待滅度,沒有任何眾生得以滅度。你知道為什麽嗎?須菩提,凡是可以證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樂,讓自身意識到「我」的存在,如果沒有「我」,就不會感受痛苦、快樂。他如救濟窮困、慈心不殺、發菩提心等等都適足以證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滅境界、無上正等正覺都是「我」所要證取的。如果菩薩有妄心待降伏,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待滅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夠領悟道理,能夠取捨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領悟了煩惱由「我」相所生,於是不取我相,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動物只有一點點領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薩心存少悟,以為所悟為實有,雖然不取我相,卻有人相。凡是可以證取的境界和能夠領悟道理證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還有分別一切境界和眾生的「覺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覺知,不論入地獄、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薩、做佛,都念念相隨,有很多修行人證到這一靈明覺知,以為悟道了,當知這是眾生相。如果菩薩以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覺知,就是有眾生相。顯現這一覺知的,有人稱之為本體,上帝,天主,有人稱之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來藏,等等,如果菩薩以為我相人相眾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滅體正好落在壽者相,這是根本大無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壽者相,才有身心,然後才有痛苦快樂,然後想要離苦得樂。那麽,他就還沒有如實領悟如來所護念所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他就不叫做菩薩,還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妙行無住分第四

【經文】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p#分頁標題#e#

【解釋】其次,須菩提,菩薩既然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於行住坐臥,起心動念時,應當無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時候,應當無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說,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看到一朵美麗的花,頓時心生貪愛,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麗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耳朵聽到扣人心弦的音樂;鼻子聞到令人垂涎的香氣;舌頭嘗到可口的滋味;身體碰觸柔細的東西;心裡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導致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時候,音樂固然聽到了;香氣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嘗到了;柔細的感覺固然碰觸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聲香味觸法行布施。須菩提,菩薩應當像這樣行布施,不住於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時候,以為做了一件令人讚嘆的善行,滿心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實在令人同情,大發憐憫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東西,心裡卻一時割捨不下,導致你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為做了一件善行心裡固然歡喜,所要布施的對象固然令人憐憫,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聲香味觸法等財施或是法施或是無畏施,心裡固然盤算著,但不因此染著貪愛不捨,而失去本來如如不動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為什麽呢?比如你在夢中,拿七寶或身命來布施他人,而實際上那是夢幻,根本沒有你在做布施,沒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沒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薩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無上正等正覺心現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菩薩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這樣,不可以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

如理實見分第五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可以以為看見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見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嗎?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為看見身相叫做見如來,為什麽呢?如來所說的身相,就是虛幻的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所有現象,都是虛妄的,好比在夢中,你看見山河大地親朋好友,而實際上並沒有。如果見所有現象就是虛幻相,當知一切虛幻現象雖然有生滅變化,而實際上本來就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的如來沒有兩樣,那麽,你若見諸相是虛幻相,就見到如來了。也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當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正信希有分第六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解釋】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說:世尊,能有很多眾生,聽到這樣的言說章句,而生起確實的信心嗎?佛告訴須菩提:不要說這種疑慮的話。如來應化身離開這世界以後,第五個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時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對於這樣的言說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為真實。當知這種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經在無量千萬佛的教化所在,種了很多善根。聽到這樣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淨信心,須菩提,如來很清楚的知道,也很清楚的看見,像這類眾生,都得到悟見如來,不可思量的福德。為什麽呢?因為這類眾生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已經沒有無上正等正覺法相,也不能說沒有正等正覺法相。為什麽呢?這類眾生如果心存有無上正等正覺可證取,我相還在,就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執取無上正等正覺法相,以為有真實的佛法讓他領悟,可以依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人相還在,人相還在的話,事實上我相也還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麽呢?如果以為等正覺法是沒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眾生相也不可取,而執取空無相,就是執取非法相,那麽我相人相眾生相都還在,也就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不應當取等正覺法,也不應當以為既然是虛幻的,那就是斷滅的,而執取非法。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如來常常說:你們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說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過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捨棄,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說:如來在鹿野苑中仙人住處初轉法輪,令□陳如五比丘證得阿羅漢果以來,宣說種種適應個別差異的無上法門,也宣說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經過,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現前也正在演說無上正等正覺法,就我對佛所說無上正等正覺的義趣,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所說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眼前現象上的事,眼前現象上的事是循業所顯現的虛幻相,如同夢境中的幻相,實際上什麽事也沒有。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可以證得,而實有真常的無上正等正覺,顯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資形容就有一定內涵,若有內涵便有好壞、大小、染淨、生滅、增滅,既可以證得,若不小心便也會失去,這種能得能失的東西,證得它便毫無意義,不可稱呼它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如來只是為了方便敘述,取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實際上什麽也沒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詞句把它明確的表達出來,任何語言說明都只是方便說,學人只可從言說中體悟它的本來面目,沒有內容可使如來做明確說明。為什麽呢?如來為了順應種種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學人,從各種不同角度做種種不同的闡述,教令開悟,破迷發現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說的無上正等正覺,而所闡述的種種差別法,但有言說,所以說它是虛幻的差別法,也可以說它非虛幻的差別法。為什麽這樣說呢?種種差別法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以及一切賢聖以不可取不可說,無為的無上正等正覺而宣說的,能教令一切眾生悟見無上正等正覺心。若見非法非非法即見無上正等正覺心。#p#分頁標題#e#

依法出生分第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做布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為什麽呢?像這種福德只是虛幻相,並不是不生不滅的福德實相,所以如來只能說福德多。如果有人,實踐此經中的義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語來為他人解釋說明,他的福德要勝過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德。為什麽呢?須菩提,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諸佛,以及諸佛無上正等正覺法,都是從這部經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實踐讀誦此經,就是親近了無上正等正覺,如果還沒有悟道,當可從經義中發無上正等正覺心。

一相無相分第九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解釋】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就是虛幻的佛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為什麽呢?因為須陀洹叫做初入聖道之流,而實際上並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虛幻中的事,什麽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須陀洹。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聞佛聲教而證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為什麽呢?因為斯陀含還須要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才能成就,而實際上並無往來,虛幻中的事什麽也沒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為什麽呢?因為阿那含不必再來欲界受生,而實際上並沒有來,虛幻中的事什麽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為什麽呢?因為實在沒有任何什麽,可以名叫做阿羅漢。世尊,如果阿羅漢有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那就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佛說我沒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經證得一切寂然平等的無諍三昧,在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但我不作這樣的念頭: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如果認為自己已得阿羅漢道,世尊就不說我須菩提是喜歡無諍行的修行人。虛幻中的事,什麽也沒有,我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須菩提善歡無諍行」。

莊嚴淨土分第十

【經文】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解釋】佛告訴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以前在然燈佛的教化所在,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法,有所證得嗎?世尊,如來在然燈佛那裡,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法,那是虛幻中的事,什麽也沒有,實在沒有任何所得,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菩薩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萬行來莊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為什麽呢?因為菩薩莊嚴佛土,如同虛幻中的事,本來沒有佛土待莊嚴,只是名叫做莊嚴。所以,須菩提,諸大菩薩,知道一切相都是虛幻的,應當如是生無上正等正覺的清淨心,不應當住在物質現象上,而想要生無上正等正覺心,一旦住在物質現象上,那是凡夫的虛妄心,不應當住在聲音、香氣、滋味、細滑、記憶等現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虛妄心,應當無所住,無上正等正覺心自然現前。無所住不是什麽事都不做,也不是什麽事都不想,如果什麽事都不做如同無色界天人而已,如果什麽事都不想,如同無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動,不像木石那樣無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還是住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虛妄境界上。應無所住,並不妨礙起心動念,不妨礙行住坐臥。比如鏡子,笑臉來照顯笑臉,惡臉來照顯惡臉,鏡子不留笑臉也不排拒惡臉。無物所照時,自然不留一物,雜亂現象對鏡時,也自然不排拒雜亂相,鏡子如如不動,不因為雜亂現象而使鏡子失去本來的清淨。更重要的是,鏡子從來沒有不照物,無物所照時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當知無上正等正覺心不住虛幻境,住相是虛妄相,不住相時,虛幻相本來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沒有兩樣。須菩根,譬如有人,他的身體如眾山之王的須彌山那樣,高廣三百三十六萬里,你的意思如何?像這樣的身體,大不大?須菩提說:很大,世尊。為什麽呢?佛說那是虛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實上這世界上沒有那麽高大身體的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這個道理,是虛幻中的事,如果執取應無所住可以生無上正等正覺心,又落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當連無住也不住。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經文】「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p#分頁標題#e#

【解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的沙數,如沙數那麽多的恆河,您的意思怎麽樣?那麽多恆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單單恆河的數量就已經無法計算,何況是河中的沙子。須菩提,我現在明白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充滿所說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用來布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只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遠勝前面所說的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經文】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解釋】還有,須菩提,隨時隨地只要一宣說此經,那怕只說四句偈語,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包括天、人、阿修羅等,都應供養,好像佛的塔廟所在地那樣。更何況有人完全能夠實踐修持、讀誦。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應當像弟子尊重佛那樣尊重這部經典。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解釋】這時,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說:世尊,當如何稱呼此經,我們要如何奉行實踐?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典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用這個名字為經題,你們應當奉行實踐。為什麽要這樣呢?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為令一切有情依「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遠離色聲香味觸法所引起的種種貪慾煩惱,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是一種修行法門,不是玄談空理。其心要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宇宙人生無一真實,令你離苦得樂的般若波羅蜜也是虛幻不實在的般若波羅蜜,非法非非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須菩提,這麽多的微塵,如來說,是虛幻的微塵,只是名叫做微塵。如來說世界,是虛幻的世界,只是名叫做世界。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嗎?不可以,世尊。為什麽呢?須菩提,如來說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就是虛幻相,只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見諸相非相,當知虛幻相雖然有生滅變化,實際上本來就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並沒有兩樣。那麽,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頭所嘗到的;身體所碰觸到的;心裡所想到的,無不是虛幻相,無不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恆河沙數那樣多次的以身命來布施。如果另外有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只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說給別人聽,他的福德甚多於以身命布施。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解釋】這時,須菩提聽佛演說此經,深切明了此中義理,悲傷的流下眼淚,而對佛說: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自從我證得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以來,沒有聽說過像這樣的經典。世尊,如果有人能夠聽到這部經,信心清淨,就發現了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當知這種人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就是沒有任何什麽相的虛幻相,所以如來說,只是名叫做實相。世尊,我現在能夠聽到這樣的經典,信解實踐,並不為難。如果將來第五個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時期,有眾生能夠聽到此經,就信解實踐,這種人就是第一希有。為什麽呢?這種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麽這樣說呢?我相就是虛幻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虛幻相。為什麽呢?既然我人眾生壽者相是虛幻相,離一切諸相就名叫做諸佛。佛告訴須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能夠聽到此經,不驚訝我人眾生壽者相原來是虛幻相;不恐怖無上正等正覺原來也是夢幻境界;不畏懼無上正等正覺法不可取不可說,當知這種人很希有。為什麽呢?須菩提,如來所說最希有無上的般若波羅蜜,就是虛幻的第一波羅蜜,只是名叫做第一波羅蜜。須菩提,以實踐忍辱之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如來說是虛幻的忍辱波羅蜜,只是名叫做忍辱波羅蜜。為什麽呢?須菩提,在實踐履行當中,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就不能名叫忍辱波羅蜜。為什麽呢?。比如以前,歌利王為試驗我有沒有嗔恨心,而割宰我的身體,我在那個時候,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為什麽呢?因為我的眼睛耳朵四肢,被歌利王一一支解時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當會生起嗔恨心,那麽就不可能在我發誓:「如果我沒有起嗔恨心,則身體復元如故」時,身體就真的復元如故了。須菩提,又念過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些時候,我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所以,須菩提,菩薩應當離一切相。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不應當住物質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眼睛看見可愛的色相,心知可愛,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看見不可愛的色相,心知不可愛,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向來,我們身臨清淨環境,便想多待一會兒,這已經生起貪愛歡喜心,如果處在污穢環境,行動自然快捷,巴不得趕快離開,這已經生起厭噁心。當我們看到俊男美女,習慣性的多看他一眼,諸君,這是欲心!當我們和面目可憎的人在一塊時,厭惡之情油然而生,這也是欲心在作祟,沒有欲心不會有厭惡之情緒。還有,我們見錢眼開,見寶物便想要擁有,布施時心生不捨,都已經生妄想心,住物質現象上,處在凡夫境界,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你自己背離迷失,□卻菩提。不應當住在聲音、香氣、滋味、細滑、思想記憶等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耳朵聽到悅耳的聲音,心知聲音悅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聽到聒噪聲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悠揚的音樂令人情緒波動,所謂陶醉,已經墮在妄想境,如果聽到刺耳的聲音,心煩不安,都已經□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平日最常面臨的是聽到動心的異性聲音,你如果覺得好聽,想多聽他一句話,當心,你可能已經墮入欲心,如你覺得某人說話令人厭惡,佰不必有厭惡的情緒產生,你如果心生厭惡,所發露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在這個時候,你自己背離迷失,□卻了菩提。又比如鼻子聞到香氣,心知好聞,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聞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假使我們聞到異性體味,食物香氣,心生喜歡,即時已經落在妄想境界,如果聞到惡臭心生厭惡,也一樣已經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頭嘗到美味,心知可嘗美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多吃它一口,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嘗,但不要心生厭惡。又比如身體碰觸細滑,心知細滑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碰觸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厭噁心。又比如心裡想起美麗的往事,心知追憶往事,但不生起貪愛喜歡,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厭煩。亂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難,幾乎都是迷失在亂想中,所以要修習禪定,不要染著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妄想心,應當遠離種種貪慾,不貪愛色聲香味觸法,現前一念清淨心,也不染著清淨味,便是應無所住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如果心有住相,以為應無所住是住在一種無所住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所謂「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見聞覺知便被約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識便被色慾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霎那間墮入痴迷無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慾念熾盛,歌誦人間真善美,下焉者邪淫無所不用其極,上焉者詩歌文章,美術圖騰,音樂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俊男美女固然賞心悅目,不必秀色可餐,亂想淫慾,無非是循業發現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則顯無上正等正覺心,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見,也一樣賞心悅目,心包太虛,無一不是如來。又比如往事回憶:兒時嬉戲、歡笑同學、初戀滋味、顛倒愛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養等等,胡思亂想,霎那間忘記正在聽課,正在和親友交談,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務,面對著師長、親友、客戶,彼所言說斷斷續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散亂無明,整日如此,經年如此,終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夢如幻,歷歷所現皆是等正覺心。但如果以為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卻住在不住相的清淨境界,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淨境界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見,,已經昧卻「應無所住心」。所以佛說:菩薩心不應當住色布施,同樣的道理,如果菩薩心住色行布施,布施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很難斷除飲食、男女淫慾、睡眠、嗔恨、愚痴等種種煩惱。因為私心作祟,慈濟眾生的事業,做起來也就倍感困難,但有菩薩心而無菩薩行,福德智慧兩欠缺,沒有種種大能力,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不只是不執著所施物、施者、受者,應當無所住而行布施,所謂不住色行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念念分明,行住坐臥都不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如來說一切現象就是虛幻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又說一切有情眾生就是虛幻的眾生,若見眾生非眾生則見如來,諸君,若見如來即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你放眼不見一切諸相嗎?不見一切眾生嗎?任何一相都是如來相,任何一眾生都是如來,此時不悟,等待何時?須菩提,如來是說真誠話,說實在話,說如實如理的話,不說誑騙話,不說怪異話的。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法,此法沒有真實,也沒有虛妄。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心住於無上正等正覺法,染著法相而行布施,如人走入黑暗中,什麽也看不見;如果菩薩的心裡不住無上正等正覺法而行布施,好比人有眼睛,日光明照,可以看到種種的色相。須菩提,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實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行住坐臥當中修行,遠離種種貪愛染著,令無上正等正覺心須臾不昧,教化眾生也以布施無上正等正覺法,令一切有情同沾法喜,速證無上正等正覺,而且每天誦讀經文不令忘失,以便於為人解說。如來以佛的智慧,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可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p#分頁標題#e#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經文】「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解釋】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中午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下午也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布施,像這樣經過無量百千萬億無法計算的歲月,不斷的都以身命布施。但如果另外有人,聽到此經,信心不動搖,他的福德就勝過無數次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況書寫、實踐、讀誦,為他人解釋說明。須菩提,簡要的說,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如來為發心,學大乘佛法的人說,為發心學最上乘佛法的人說。如果有人能夠實踐、讀誦,並廣為他人解釋說明,如來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會成就不可量不可稱,沒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種人,就是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人。為什麽呢?須菩提,如果喜歡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喜歡雙修採補住空樂境界,喜歡長生不老,守住靈明覺知,信以為有道、有真常,等等小法的人,不知道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長生不老等等只是增長我見,所悟方術、所悟境界只是增長人見,但守靈明覺知,住空樂境界只是染著眾生見,信以為有道可修、有真常可證,只是增長壽者見。有這種知見的人,對於此經就不能聽受讀誦,為他人解說。須菩提,無論什麽地方,如果有此經典在,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供養,應當知道這地方就是塔廟,都應該恭敬作禮圍繞,以種種花香散布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經文】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解釋】還有,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實踐讀誦此經,反而被他人輕賤,那是他前世所造的罪業,本來應當墮入惡道,因為今世實踐讀誦此經,卻被人輕賤,以這個緣故,前世應當墮地獄的罪業就消滅了,將來必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已經經過很久很久了,我在然燈佛以前,遇到八百四千萬億億的佛,都一一供養承事,沒有白白空過。但是如果有人,在未來世,能夠實踐,讀誦此經,所獲得的功德,以我供養八百四千萬億億佛的功德,都不及他的百分之一,也不及他的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算數都沒有辦法比喻的幾分之一。因為一切供養以依教修行最為第一。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於未來的末法時期,有實踐、讀誦此經,所獲得的功德,我若一一說出來,只怕有人聽到了心裡會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此經的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解釋】這時,須菩提又對佛說: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了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再執取邪知邪見的禁戒和外道修持法門,對世尊所說正法深信不疑,淡薄種種貪慾、嗔心、愚痴,自然發露了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到此時節,應當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修道難,度眾更難的畏懼心理?佛告訴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露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應當生起這樣的心:我要救度一切眾生,救度了一切眾生,而沒有一眾生實際被我救度。為什麽呢?如果菩薩畏懼修道難,畏懼度化眾生更難,就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為什麽這樣說呢?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連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都沒有,夢幻中的事,究竟什麽也沒有。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在無數阿僧祗劫,然燈佛出現於世時,有任何什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嗎?沒有,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說的義理,佛在然燈佛那裡,持五蓮花奉上如來,又持身投地布發遮住污泥,供養聖尊從身上走過,並發誓願,願將來之世作佛當如然燈佛,那是現象上的事,如夢如幻,於無上正等正覺心,沒有任何什麽,願將來之世作佛當如然燈佛,也沒有然燈佛授記,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佛說: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菩提,我於爾時,心意清淨,沒有任何什麽妄想住相,如來於未來世當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那時候我如果住相供養如來,住相發願將來成佛當如然燈佛,心裡畏懼成佛難,畏懼度化眾生更難,以為如來必得真常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然燈佛就不給我授記說:你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因為我無所住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領悟實無有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說這樣的話:你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什麽原因呢?所謂如來,就是萬法都如其本來的義理,沒有任何什麽。如果有人說:如來證得真常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無實無虛。如果諸相非相,唯獨如來所得是真實,好比夢中所見一切皆虛妄,唯獨撿到的金錢不假。這麽說,無上正等正覺虛幻而根本沒有嗎?所說虛幻非虛幻,即是「諸相非相」,如果虛幻是斷滅性的,何必辛苦修行?無上正等正覺於是中無實無虛,所以如來說任何一切什麽,都是佛法。須菩提,所說任何一切什麽,包括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根六塵六識,苦集滅道等四諦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波羅蜜,涅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及其他看不到,想不到的任何什麽,就是虛幻的任何一切什麽,所以只是名叫做任何一切什麽。須菩提,譬如人的身體長得很大。須菩提說:世尊,如來說人的身體長得很大,比如在夢中,身體長得很大很大,而實際上沒有,只是虛幻的長得很大,只是名叫做大身。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他這樣說:我應當救度無量眾生。那麽,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薩。為什麽呢?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什麽,微塵都沒有,那有眾生可滅度?菩薩要開悟,破迷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徹底領悟諸相非相,沒有任何一法,才名為菩薩,所以佛說任何一切什麽,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須菩提,如果菩薩這樣說:我難行能行,我難證能證,難度能度,我當以種種功德和智慧來建設未來的佛土,他就不能名叫做菩薩,為什麽呢?如來說莊嚴佛土,就是虛幻的莊嚴,只是名叫做莊嚴。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沒有我沒有任何一切什麽,即知成佛不難,度化眾生也不難,如來說他真的是名叫做菩薩。#p#分頁標題#e#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看見一切物質現象的肉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看見一切物質現象的肉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看見一切眾生心事的天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看見一切眾生心事的天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照見一切實際現象的法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照見一切實際現象的法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來有無事不知,無事不見,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礙的佛眼嗎?是的,世尊,如來有無事不知,無事不見,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礙的佛眼。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恆河中所有沙子,佛說它是沙子嗎?是的,世尊,如來說它是沙子。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一恆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麽多的恆河,又像那麽多恆河所有沙數那麽多的佛世界,你說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像那麽多國土中的所有眾生有很多種心,如來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的知道他們的種種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眾生固執泡沫為己心,興風作浪,生生滅滅的泡沫始終不離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見。為什麽呢?如來說一切眾生種種心都是虛妄心,只是循業所起的一種意識作用,但是眾生染著五欲,錯謬的以為意識作用為己心,比如興風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只是海水波動的現象,泡沫並不是海水的原狀,若知種種心是虛妄心,只是假名為心,則見無上正等正覺心,比方泡沫與海水,若知泡沫只是海水的波動現象,但沒有海水就沒有泡沫,見泡沫則見海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同這番道理,我們縮小心量以泡沫為己心,住心在泡沫上而見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則見海水,不住妄想心則顯現無上正等正覺心。為什麽這樣說呢?須菩提,過去心了不可得,現在心了不可得,未來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所產生的意識現象,相續不斷使我們錯謬的以為己心。諸君!若不住相,見諸心非心,現前便見無上正等正覺心。當知,泡沫雖不是海水的原狀,卻也是海水啊!還不悟嗎?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如果有人以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所獲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這種人以這樣的緣故,得福很多。須菩提,如果以為福德是實在有的,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相,如來就不說得福德多,如果以為福德是虛幻的緣故,如來說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以見圓滿的色身就是見佛嗎?不可以,世尊,不應當以見圓滿色身就是見如來。為什麽呢?因為如來說,圓滿的色身,就是虛幻的圓滿色身,只是名叫做圓滿的色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見圓滿的種種成就,譬如三十二相、放光、神通,等等就是見如來嗎?不可以,世尊,不可以見圓滿的種種成就是見如來。為什麽呢?如來說具足,就是虛幻的具足,只是名叫做諸相具足。若見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則見如來。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經文】「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解釋】須菩提,你不要說如來有這樣的念頭:我當有所說法。不要這樣想。為什麽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就是毀謗佛,不能了解我所說的義趣。須菩提,說佛法的沒有佛法可說,比如在夢中說佛法,實際上沒有,只是名叫做說佛法。這時,慧命須菩提對佛說:世尊,有很多眾生,在未來世,聽說這樣的佛法,而生起信心嗎?佛說:須菩提,這類人不是眾生,也非不是眾生。為什麽呢?須菩提,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意思,如來說是虛幻的眾生,只是名叫做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解釋】須菩提對佛說:世尊,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夢幻中的事,實際上沒有任何所得!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菩提,我於無上正等正覺,甚至沒有一點點什麽可得,只是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經文】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解釋】其次,須菩提,任何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都是一樣的,沒有先後,沒有高低,沒有大小,阿彌陀佛所證無上正等正覺和釋迦牟尼佛所證無上正等正覺沒有兩樣,未來彌勒佛所證無上正等正覺也不會有高下。因此,阿彌陀佛所宣說的無上正等正覺法和釋迦牟尼佛所說不會有兩樣,未來彌勒佛也不會別有所說,三世一切諸佛所證都平等無有高下。還應當知道,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也是平等沒有高下。應身佛釋迦牟尼是虛幻身,圓滿報身盧舍那佛一樣是虛幻身,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也不真,三身都是虛幻身,若以為法身真常,便墮在壽者相中還未見如來;若以為報身佛優於應身佛便墮在眾生相中,還未見如來;若以為應身佛釋迦牟尼所說法門不如盧舍那佛,不如毗盧遮那佛,便墮在牢固的我相人相中,還未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諸君當知,無上正等正覺即是法身,離此法身別無應身釋迦牟尼佛,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釋迦牟尼佛不異法身毗盧遮那佛;應身若劣於圓滿報身,很顯然報身尚未圓滿,是故,應身釋迦牟尼佛不異報身盧舍那佛,毗盧遮那佛所示現無上正等正覺法不會優於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所說佛法也不會劣於盧舍那佛,為什麽呢?說法者無法可說,豈有優劣?若人言說諸佛所說法有優劣,即為謗佛。不同程度的有情眾生,循業發現不同佛身,法身、報身、應化身非一非異,無非都是夢幻中的知見,無上正等正覺沒有高下,只是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以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壽者相的智慧,用來修習一切善法,就必定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修一切善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總要先跨出第一步,才能再走第二步,一直到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第一步善法便是梵行清淨,遠離名聞利養、飲食知足、捐除睡眠、斷除淫慾、斷除嗔恨、斷除愚痴。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不修梵行而證得阿羅漢、大菩薩、佛,梵行是一切善法的基礎。如果以為領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般若智,用來修習損人利己的的雙修法門,或咒術、氣脈、算命風水,或世間文藝技巧,並不妨害菩薩行,事實上這些行為必定墮入五欲中,只能成就世間法,那怕身心清淨也只是凡夫境界,因為沒有梵行清淨之基礎,無法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所悟般若智便是偏空智,但能空談玄妙而無般若行。上求佛果下化眾生之菩薩行不切實際,最後變成空願,不了了之。須菩提,所說善法,不捨世間規範,不怪異、沒有秘密,不是不擇手段達到目的的方便法,如來說這樣的善法是虛幻的善法,只是名叫做善法。#p#分頁標題#e#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經文】「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解釋】須菩提,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須彌山那樣高廣的七寶,有人用來布施。但如果另有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甚至只用四句偈語來實踐,為他人說明,前面所說的福德不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算數譬諭所不能及的幾分之一。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你們不要說,如來有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救度眾生。須菩提,不要這樣想,為什麽呢?實在沒有眾生是如來度的。如果有眾生是如來所救度的,那麽,如來就有我人眾生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有我,就是虛幻的有我,而凡夫卻以為有真實的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是虛幻的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而觀見如來嗎?須菩提說:可以,可以,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而觀見如來。佛說:須菩提,如果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而觀見如來,轉輪聖王也具有三十二種好相,他也就是如來了。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說的義趣,如果不見諸相非相,不應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而觀見如來。這時,世尊就用偈語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經文】「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解釋】須菩提,你如果這樣想:以為如來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實無有法得無上正等正覺,如來就不辛勤修行,不斷除種種欲貪,不修梵行,不修福德智慧,不具足種種莊嚴相,而得以成就不生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不要這樣想:以為佛得無上正等正覺為無所得,是夢幻中的事,實際上沒有任何所得,如來不修習一切善法,不證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不具足種種莊嚴相莊嚴佛土,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如果這樣想: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原來沒有我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法要也是非法,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行為就放蕩不拘,染著五欲美其名任運自在,撥無因果,說任何什麽都是斷滅的。你千萬不要這樣想。為什麽呢?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如同捉米入鍋煮飯,逐漸有飯香溢出來,終將煮成飯,用以供養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一切眾生,滿足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薩願。如來說實無有法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實無有法救度一切眾生;實無有法得無上正等正覺;所得無上正等正覺乃至無有少法可得;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相,畢竟空,無上正等正覺無實無虛,這是在闡述眾生與諸佛不二的清淨心,本來無相無不相,如如不動,隨順眾生的業力去發現。眾生迷失在好利、好淫、好吃、好名、好睡、好痴中,昧卻本來如如不動的自心,於是錯謬的以為肉身是己身,妄想心是己心,或以為靈魂是己心,或以為唯識是心源,或以為是神是上帝所塑造,或以為自然生或以為因緣生,種種顛倒,受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有智慧的人發覺病苦,想要離苦得樂,但找不到病源,無法對症下藥,好比要吃飯的人找不到白米下鍋煮飯,如來告訴我們病因,是染著貪嗔痴,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心,若要對症下藥,得把自心找出來,若要煮飯得用白米,捉錯沙子,歷經終生也煮不出飯來,不找到無上正等正覺心累世累劫也都無法出離生老病死苦。以妄想心當做自心來辛勤苦修,白忙辛苦所以才說諸法斷滅相,如果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才知道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無上正等正覺心無實無虛,自然不辭辛苦從修梵行入手,才知道如來是真語者是實語者,無上正等正覺心無實無虛,自然不辭辛苦從修梵行入手,斷除一分煩惱便增長一分菩提,便救度一分眾生,斷盡種種欲貪煩惱,大行菩薩行,完成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悲願。發無上正等正覺心有三個步驟:第一要了知世間苦,不錯謬的以苦為樂,於是誠懇發願要找到迷失的自心;第二步因為你發願要找到自心,如同發心要買白米的人,當你在商店看到白米時,自然就把白米買回來了,當你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時,自然認得,從此深信無我我所;不再執持邪知邪見不守外道種種禁戒,對佛法誠信不疑,漸漸斷除種種欲貪,如鳥飛空如魚得水;第三步驟身心自在嘗到法味,自然普願一切眾生同沾法喜,滿足度化眾生之菩提願。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經文】「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解釋】須菩提,如果菩薩以充滿恆河沙那樣多的七寶世界用來布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相的話,就得以安忍於無上正等正覺心,這位菩薩勝過前位菩薩所得的功德,須菩提,因為菩薩不受福德的緣故。須菩提對佛說:世尊,菩薩不受福德,這話怎麽說?須菩提,菩薩所作的福德,不以為真實有,不貪戀執著,所以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經文】「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p#分頁標題#e#

【解釋】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就是有來有去,有坐有臥,平常就是如來,這樣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說的義趣。為什麽呢?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虛幻相,如來實相如如不動,無所從來,也無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經文】「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解釋】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為微塵,你的意思怎麽樣?那樣多的微塵多不多呢?很多,世尊。為什麽呢?如果只單純的見到微塵眾多的表面現象,以為它是實有的,佛就不舉說微塵眾多這件事例。為什麽呢?佛舉說微塵眾多,是要我們透過最小單位的物質--微塵,知道它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微塵,便可直觀它的實相,微塵眾便是如來。世尊,如來舉說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們透過最大單位的物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觀它的實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來。為什麽呢?須菩提,如果以為世界是實有的,就是執著眾緣和合的一種現象,如來說眾緣和合的現象,就是虛幻的眾緣和合的現象,只是名叫做眾緣和合的現象。須菩提,眾緣和合的現象,那就是本來沒有也本來不可說的一種現象。但是凡夫只貪戀執著在現象上。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經文】「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解釋】須菩提,如果有人說:佛說利益一切眾生之我見;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之人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眾生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壽者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樣?這種人了解我所說的義趣嗎?世尊,這種人不了解如來所說的義趣。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就是虛幻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只是名叫做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而直觀它的實相--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對於一切法,都應當像這樣的認知,這樣的照見,這樣的信解,不執著任何什麽相。須菩提,所說任何什麽相,如來說就是虛幻的任何什麽相,只是名叫做任何什麽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任何什麽相都能讓你直觀如來。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經文】「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解釋】須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滿無量數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話,實踐此經,甚至只用四句偈語來實踐、讀誦,為他人演說,他的福德勝過七寶布施。那麽,如何為他人演說呢?應無所住而演說,如如而不動。因為任何一切可以證取,可以說明的都是有為法,而有為法都如同夢幻泡影,本來不可取不可說,又如同水露,如同閃電,雖然呈現過,瞬間消失,不可取不可說,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聽佛所說,大家都很歡喜,並且信受奉行。

般若無盡藏真言

納謨薄伽伐帝。 □若。波羅密多曳。怛侄他。□。紇□地□室□。戍嚕知。三密栗知。佛社曳。莎訶。

金剛心陀羅尼

□。烏倫尼。娑婆訶。

補闕真言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羅□羅。俱住俱住。摩羅摩羅。虎羅。□。賀賀。蘇怛□。□。潑抹□。娑婆訶。

補闕圓滿真言

□。呼□呼□。社曳穆契。莎訶。

普回向真言

□。娑麽羅。娑麽羅。弭麽曩。薩 訶。麽訶斫迦羅 □。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頓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嘆無窮。南無金剛會上佛菩薩(三稱)

⊙ 回 向 偈 ⊙

願 以 此 功 德

莊 嚴 佛 淨 土

上 報 四 重 恩

下 濟 三 途 苦

若 有 見 聞 者

悉 發 菩 提 心

盡 此 一 報 身

同 生 極 樂 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綞。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金剛經全文講解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