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遷徙

段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一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21%左右。

1.概述:

段氏的發源地主要有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段乾邑的段乾木的一支(段乾之今地待考);三是出自遼寧西部的鮮卑部落。大體上來說,在姓氏的發展史上段氏應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民族,源於北方,大舉發展於北方,尤其是陝西、甘肅兩省最旺盛。據有關資料記載,西漢文帝時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孫始居武威(今甘肅武威),傳至十七世孫段榮,北魏時任定州、秦州刺史。短榮的八世孫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後代世代為官,在漢至隋唐時,陝西、河南、河北、雲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孫。從整體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早期段氏以陝西、甘肅一帶繁衍最旺,以後段氏大致以此二地為主遷地,擴播四方。

西漢時期,段任北地都督,玄孫段貞任武威太守,子孫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眾,形成武威郡,尊段貞為開基始祖。

魏、晉、南北朝之際,段氏或因仕宦,或因避戰亂而遷往各地。段貞後裔段榮任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詔任北齊太宰左丞相,封平原忠武王,段嗣元任鄭州刺史,段楹任大理司直並隋、朔二州刺史,段紛任後魏晉興太守。此支段氏可謂仕官累累,簪纓不絕。另有鮮卑段氏世居之地被後趙帝石虎所滅,族人遂與漢人雜居,而日漸相融。

唐朝時期,段氏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氏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於陝西西安及河南一帶,人丁興旺,家族龐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時宰相。

後晉時期,有白蠻(白族前身)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孫相繼統治達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氏在雲南發展迅速,今日大理,段氏仍位居大姓之一。

宋、元兩朝時期,北方段氏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軍入主中原所帶來的戰禍,而紛紛南下,為南方段氏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明朝時期,有山西大槐樹籍段氏遷於山東、河南、河北、甘肅、陝西、湖北等地。

清朝事情,段氏族人無大規模遷徙之舉,各地段氏繁衍平穩,覆蓋廣泛。

今日,段氏族人以四川、山西、河北、雲南等省分布為主,這四省段氏約占全國段氏人口的55%以上。

2.江西:

江西段氏源頭不只一處。就鄱陽(今江西波陽)平原段氏而言,人數較多的是隋末唐初段健的後裔。段健的先祖居住在河南封丘縣。段健憑進士出身被委派到江西饒州府作判官。他有三個兒子:長子至純、次子至正、三子至中。至純遷居安徽歙縣,至正遷居山西芮城,至中留居鄱陽。至中第三代以後又有子孫回河南或去山西、山東做官。至今,至中的子孫主要分布在鄱陽湖四周的波陽、都昌、湖口、彭澤、樂平、餘干、萬年等縣。也有外遷安徽、湖北、湖南、江蘇等省的。

江西另有一祖,早於段健入贛,他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段璜。段璜於南朝宋景和元年出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舉家遷到袁州。終葬袁州。段氏歷來是宜春的大姓。

段文昌的後裔曾在荊南、四川東南部居住過,後段文昌之子段成式任廬陵(今江西吉安)刺史,因事免職,退居襄陽。其兄段成僅從官場隱退後,兄弟二人都遷居鄱陽。他們的後人與段勝添、段勝雲(二人是段成式同胞弟)及其後人,於後梁開平二年(公元908年)在鄱陽共修族譜,尊成式、成僅為鄱陽西湖派段氏之祖。修譜後,勝添於後唐應順元年(公元934年)帶四子安達、安經、安禮、安壽男婦遷江西泰和縣清安鄉田石莊居住。

在此之前,勝雲在後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要長子安福先於伯父勝添遷往泰和縣清安鄉。段勝雲自己則是應順元年與兄勝添一起遷往泰和的。成式的後裔段翊做過江西永新縣令,是永新段氏之祖。這支段氏族人奉共叔段為始祖,比較明晰的祖源是出自武威。後來,這支段氏的子孫也有遷往湖南和湖北的。

3.湖北:

湖北段氏主要是從江西遷去的,也有從湖南遷去的。

湖北東部段氏人數很多,他們是段至中的後裔。祖籍鄱陽,原住江西饒州薦灘村。至中公下傳而至段彥宗。段彥宗就是湖北段氏第一祖。彥宗公於宋哲宗元祜五年(公元1090年)任內官內史,後在家賦閒。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金人南侵,朝廷宣詔彥宗公守饒州。後被免職,舉家外遷,率族人渡鄱陽湖過長江北行,先到安慶,後至蘄春,最後選定山水環繞,土田豐饒,民朴俗醇的英山瓦寺前定居,購買了當地吳、夏兩姓田產及建屋基址,修建廬舍,艱苦創業。

八世祖段伯堅因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有功,明太祖親自賞賜錦衣玉食及祿米田,並特許慶典祭祖上演春戲。這一支段氏族人很重視對後人的文化教育,舉人、進士幾乎科科都有。有段珏、段環兄弟二人同年考中文武解元。

英山原無縣治,是從羅田縣分出,宋鹹淳年間置英山縣。明朝英山縣令段朝立,因為官清正廉明,後人在舊縣衙門側建了一座祠宇紀念他。段彥宗的後裔現在散布在除英山以外的羅田、浠水、新洲、蘄春、麻城、黃梅、黃陂、大悟等縣市。另有外遷浙江、安徽、河南的。因鄂東南接近鄱陽,也不排除其他祖源。鄂南與洞庭湖接壤,石首、監利的段氏與湖南嶽陽、南縣、華容段氏同宗,都是段千駟的後裔。

4.遼西:

遼西段氏源於東北遼河流域,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北向松江流域遷徙,西向內蒙古、山西遷徙,南向天津、北京、河北以及河南北部遷徙。進入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後,與漢人雜居,逐漸定居以農業為主。加之北魏孝文帝大力提倡改革,學習漢族文化,到隋唐時,進人中原的鮮卑段氏已完全與中原漢民族融合。

除以上段氏分布集中的地區外,在安徽的壽縣、合肥,浙江的杭州、常山,江蘇的南京、金壇、句容、句曲以及福建的建寧等地都有段氏族人集居。

5.雲南:

雲南段氏的發源是甘肅武威,其總根子是共叔段。最先到達雲南的是魏之段延,繼之是北周之段永,再繼之是唐之段儉魏。他們的子孫繁衍遷徙由少到多,遍布雲南。接受當地白族生活習慣的影響,並進而冠之白族籍,成為白族段氏。總的說,白族段氏(史書稱白族為白蠻,稱白族段氏為蠻段氏,蠻是對南方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的不恭)遍布雲南,而在雲南較為集中的是大理,而在大理較為集中的是喜洲鎮。

大理國在公元1254年被元朝滅亡。但滅亡之後,段氏依然被元朝任為大理總管。“總管”者,總管也,依然擁有較大權力,又傳十二代,統治達近百年墨江段氏是大理段氏的一個分支。這裡的段氏宗譜記載,是明熹宗(公元1621~1627年在位)末期,大理劍川的段龍生應恭順土知州(墨江在明朝屬恭順州)的邀請遷來墨江的。從此生息繁衍,人丁興旺,在墨江形成了段氏的一個支派。當地段氏楹聯中的“分派大理”所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清朝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墨江段氏七世祖段明浩主持族人公議,確定“明、其、思、為、以、宗、守、芳、尚、之”等十個字為他們的世派。在近一百八十年的漫長歲月里,段氏子孫字派不亂。據著名學者段以德先生介紹,現在最年長的是“以”字輩,包括他自己在內,僅存三人,下五代的“之”字輩已開始生兒育女了。

墨江段氏主要來自大理,現有七個支系,人口眾多,有段氏宗祠、宗譜,宗譜有七本,一個支系一本。還有來自玉溪的、石屏的,與大理段氏雖同姓不同宗,但曾於1911年經協商,統一字派,稱呼統一。

段龍生被墨江段氏人尊為始祖,在這個表里是將他祖父段首德作為一世的,他是三世。據段以德先生介紹,段龍生來墨江後,生段世元,段世元生段本珍,段本珍生段光裕,龍生、世元、本珍、光裕這四代都是單傳。六世祖段光裕生有七子,從此後,“明”字派即有七支。長支段明洙有四子:段其炳、段其嬩、段其岑、段其崇。其中段其崇又有子四人,即段思堯、段思舜、段思禹、段思周。其中段思舜生段為銘,段為銘生段以德……其直系血親立表如前面已講,段明洙有子四人,其長子段其炳一支,較之另外三支,人口發展最快,現已進入十八世,脈絡也非常清晰。

6.湖南:

湖南段氏起於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早期的集居地在湘中新化縣和湘南耒陽縣,後洞庭湖平原也遷來一支段氏族人。這三支段氏都是來自江西,與唐朝成氏同宗族。

7.河南:

⑴南移與東遷:

主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春秋戰國時代,也即共叔段的時代,共叔段的子孫為了逃難,向東一般逃到開封、封丘、通許一線就定居下來,謀求生存發展。第二步就是經歷若干年以後,如遇“黃泛”時期或“靖難”發生後的南移或繼續東遷(關於南移,除戰亂原因外,還有南宋以後因經濟重心的南移而帶來的人口南移,但這種南移是逐步的和緩慢的)。繼續東遷,最遠的莫過於到江蘇金壇、溧陽、宜興、句容、豐縣一帶。據金壇段氏宗譜記載,段百三是金壇段氏的始祖,到段玉裁時,已經歷了六百多年。“靖康之難”以後,北宋滅亡。南宋皇帝趙構把都城由開封遷到臨安。“靖康之難”造成了河南段氏的又一次大逃亡。道光年間,河南遷去金壇、常州、溧陽、丹陽、武進、宜興一帶的段氏原不過二十來戶,有的行醫,有的教書,有的種地養蠶,經過一百餘年的奮鬥發展,耕讀傳家,幾近百戶了,而且出現了不少優秀人物,如段玉裁,即是其中的代表。

⑵西遷:

共叔段的子孫為避難,有一部分西去。從潼關西向,一路經過長安、扶風、隴縣、天水、蘭州,直至武威、張掖、敦煌。居武威者,竟成郡望。共叔段的子孫到武威後的第——世祖是誰,現已無從查考。

⑶河南段氏的回遷:

河南段氏遷出後又回遷,在東向、南向都有,江西波陽段至中之二子段則六之攜家返河南封丘(段則二、段則八兩家依然留在波陽或都昌),湖北鄖陽段穆之攜家返河南新鄭。甘肅武威、張掖、天水段氏的回遷,產生了影響。段秀實本甘肅姑臧(武威)人,因曾祖段師濬,任隴州刺史,舉家搬陝西千陽而入籍千陽,並成為千陽大族的;段邛的十九世孫段紛,任後魏晉興太守,而舉家搬住山西稷山,使稷山出現了段氏大戶;段紛的五世孫段偃師,為唐太子家令,徙居山東齊州臨淄(屬河南道),使臨淄出現了段志玄、段文昌、段成式這樣的文武名人。段志玄之孫段懷本,任禮部郎中、蘇州刺史,又徙居河南中牟,使段氏又成為中牟大姓,等等。或遷陝西,或遷山西,或遷山東,或遷河南,但根子都在甘肅武威等地。

當年河南段氏西去武威,現在武威段氏東向,是一種回遷。東漢中期,還有一支武威段氏人流入四川成都一帶。

段姓遷徙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