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鐘的名人

1.鍾繇(151-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大書法家。潁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東漢末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政,任侍中、司隸校尉。曹丕代漢,任廷尉,封崇高鄉侯。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鐘王”。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

2.鍾會(225-264):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將,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毓之弟。公元263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此後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其事,卻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自己也死於部將兵變。

3.鍾毓(?-263):字稚叔,潁川長社人,鍾繇之子。生年不詳,卒於魏景元四年。年十四,為散騎侍郎。機捷談笑有父風。太和初,遷黃門侍郎。後以軍功為青州刺史,都督徐州、荊州諸軍事。卒,追贈車騎將軍,謚惠侯。毓著有文集五卷,(《隋書、唐書經籍志》)傳於世。

4.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俞伯牙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5.鍾嶸(約468~約518):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曾任參軍、記室一類的小官。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隋書•經籍志》又稱之為《詩評》。在《詩品》中,鍾嶸提倡風力,反對玄言;主張音韻自然和諧,反對人為的聲病說;主張“直尋”,反對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較系統的詩歌品評的標準。

6.鍾若玉:清(1737-1802)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女,字文貞,號元圃。工寫墨梅。畫臨崔白,字學鍾、王,詩宗韓、柳。以鬻字自給,腕力蒼老,不類閨閣人書。晚依婿家藩氏,以訓女生為業。卒年66。著有《墨香居畫識》、《明齋小識》、《墨林今話》

7.鍾天緯:(1840~1900年),字鶴笙,上海金山亭林鎮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入上海“廣方言館”攻讀英語,為該校第一期學生,光緒元年(1875年),應徐建寅之邀,赴山東機器局翻譯館任職。光緒五年,受清政府出使德國大臣李鳳苞邀請遊歷歐洲各國,考察政治、文化和經濟狀況,比較西方文化與中國政俗之短長。光緒七年回國,受聘於江南製造局翻譯館,除與英國人羅亨利、傅蘭雅合譯《西國近事類編》、《工程致富》、《英美水師表》、《鑄錢說略》、《考工紀要》等書外,根據遊歷考察所得,撰寫了《格致說》、《格致之學中西異同論》、《西學古今辯》、《中西學術源流論》等篇,專門探討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優劣。光緒十三年,應盛宣懷之邀赴山東煙臺,分析上海輪船、電報兩局之利弊,頗得重視。

8.鍾榮光(1866-1942):字惺可,廣東中山市小欖鎮人。鍾榮光早年中舉,精於八股,後擔任格致書院漢文總教習,開始學習西學,經歷與蔡元培頗多相似。著名教育家,嶺南大學首任華人校長。1894年中舉人,以擅長八股文聞名於時,後入興中會,創辦《博聞報》、《可報》等報刊宣傳革命,參與反清革命活動。1899年受聘為美國教會學校——廣州格致書院(嶺南大學前身)漢文教習。後出任嶺南學堂教務長、嶺南大學董事會主席,1928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任第一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榮譽校長。主管嶺大期間,創辦嶺南農科大學、嶺南工學院、商學院、孫逸仙醫學院。1942年在香港病逝。

9.鍾世銘: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士。光緒三十二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後,充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英語教員、教務主任。1921至1925年間,先後任北洋政府鹽務署署長、財務處長及總代長。後調任奉天交涉員,未幾辭職。

10.鍾芳禮:太平天國官員。清廣西桂平(立武宣縣東南)人,一說是廣東花縣人。原名鍾芳球。據說是洪秀全的姐夫,在平隘山參加“拜上帝會”。金田村起義後,封御林侍衛。1853年(文宗鹹豐三年)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今南京市)後,因當地人多做機織業,在砂朱巷設機匠衙(後因人多改為“織營”),被封為恩賞元相,督理該衙(織營)。凡城中素業機織者,均令入衙工作,並立營伍,有前、後左、石、中各營集體織造,限日交緞匹若干,生產大增。曾封為義爵。

11.鍾穎:(1876?-1915)字鼓明。正黃旗人。父晉昌,尚鹹豐妹,官至盛京副都統.以附義和團罪,譴戍西藏軍台。行至成都,託病,經川督錫良奏留養病,實慈禧後密旨也。穎於同治帝為表兄弟,故邀慈禧寵眷。光緒三十一年密語假協統銜,於鳳凰山訓練新軍,時年僅十八耳。新軍成,鍾為協統,率之入藏。時宣統元年也,年二十二。

12.鍾無艷(又名鍾離春、鍾無鹽):齊宣王之妻,戰國時期齊國人,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才取勝的皇后。本來就是齊國人,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被齊宣王採納,並立為王后。

13.鍾紹京:字可大,唐代興國清德鄉人,生於公元659年,歿於公元746年,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又是江南第一個宰相。歷史上把鍾姓這兩個著名書法家,鍾繇稱“大鐘”,鍾紹京稱“小鍾”。江西地方志列“十大鄉賢”之一,其歷史名望非同小可。

14.鍾芳(1476~1544):字仲實、中實,號筠溪。是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當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繼文莊(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廣東通志》一書中尊稱其為“嶺南巨儒”。鍾芳,原籍瓊山縣,出生於崖州高山所(今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水南村)。幼年喪母,寄居外親黃家撫養,又名黃芳。自幼聰穎好學,10歲入崖州州學。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鄉試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年)殿試賜二甲進士第三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一時名動京師,蓋謂丘文莊後又一南溟奇才”,時人敬稱“鍾進士”、“鍾崖州”。曾任代理吏部稽勛司郎中,考功司郎中,漳州府同知、知府等職。任寧國府推官時積極清理積案,嚴懲貪贓枉法者。十六年(1521年)任浙江提學副使,致力革除科考弊端,堅持“德才兼優”選用人才,使當時學風煥然一新。嘉靖二年(1523年)任廣西布政司參政,及時消除虎患,百姓念其功德,為他雕塑石像。不久調任江西右布政使。九年(1530年)升任南京太常侍卿,翌年兼任國子監祭酒。十一年(1532年)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第二年改任戶部右侍郎,奉旨總督太倉,奏請朝廷賑災撫民,緩和了災民因乾旱引起的困苦。十三年(1534)年告老退鄉,遷居原籍瓊山縣,以讀書為樂。家居十餘年,有乾以私者,謝曰:“吾豈晚而改節哉”!

15.鍾士雄:南朝陳伏波將軍,史書稱其為“嶺南酋帥”。為鍾繇20代孫,《廣西通志》的《蔣烈女碑》載:蔣母“又笄,從潁川鍾氏,諱騫,字宗閔,則魏太尉繇二十代孫。由零陵、汀沅入南,封賀城太守。生二子:長子士雄,拜開府儀同三司、伏波將軍、持節廣南酋帥。”

16.鍾皓:字季明,東漢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市)人也。為郡著姓,世善刑律。皓少以篤行稱,公府連辟,為二兄未仕,避隱密山,以詩律教授門徒千餘人。同郡陳寔,年不及皓,皓引與為友。皓為郡功曹,會辟司徒府,臨辭,太守問:“誰可代卿者?”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門亭長陳寔可。”寔聞之,曰:“鍾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獨識我?”皓頃之自劾去。前後九辟公府,征為廷尉正、博士、林慮長,皆不就。時,皓及荀淑並為士大夫所歸慕。李膺常嘆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鍾皓曾孫鍾繇,建安中為司隸校尉。後為魏太傅。

17.鍾雅:字彥胄,西晉潁川長社人也。父曄,公府掾,早終。雅少孤,好學有才志,舉四行,除汝陽令,入為佐著作郎。母憂去官,服闋復職。東海王越請為參軍,遷尚書郎。

18.鍾嶼:字季望,潁川長社人,鍾嶸之弟。生卒年不詳,約梁武帝天監十年前後在世。官永嘉郡丞。天監十五年,(公元五一六年)敕學士撰編略,嶼亦參與其事。嶼著有文集,傳於世。

19.鍾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山人(據古籍記載及考證,鍾馗故里為陝西省西安秦嶺中段終南山下戶縣石井鎮鍾馗故里歡樂谷),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

20.鍾嗣成:元代文學家。字繼先,號醜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久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所作雜劇今知有《章台柳》《錢神論》《蟠桃會》等七種,皆不傳。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數一套。

21.鍾惺(1574~1624):明代文學家。字伯敬,一作景伯,號退谷、止公居士,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鍾一貫任武進(今屬江蘇)學訓。萬曆三十八年中(1610)進士,授行人,掌管詩詣及冊封事宜。次年,他以奉節使臣出使成都;後又出使山東。萬曆四十三年(1615),再赴貴州,主持鄉試。後遷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調往江南,任南京禮部祭祠司主事,遷南京禮部儀制司郎中。在南京時,鍾惺簡淡自持,於秦淮河畔租一樓屋,伏案讀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輒記之,撰成《史懷》一書,評論古史,“多所發明,有古賢所不逮者”。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喜游名山大川,曾與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啟初年,鍾惺升任福建提學僉事,他在閩中仍倡幽峭詩風,並且參以禪旨,令人莫測高深,有“詩妖”之名。江南張澤、華淑,閩人蔡復一等,傾心附和,把鍾惺奉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鍾惺因喪父,回家守制,竟於天啟五年(1625)病逝於家,享年五十二歲。卒葬天門縣城南魯家畈(今天門縣李場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時,縣內立有“鍾譚合祠”,坊題“天下文章”四字。遺址在今天門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之東。後人將他的詩文輯為《隱秀軒集》。他與同里譚元春評選唐人詩,作《唐詩歸》;又評選隋以前的詩,作《古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鍾譚”。

22.鍾赤兵:(1914—1975),原名鍾志祿。湖南省平江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3.鍾耘舫:字祖棻,自稱鐵漢,號錚錚居士。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於四川江津縣,卒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正月。鍾自幼熟讀詩書,但因家境貧寒,補廩後,即在縣內闕氏祠堂設館授徒,聊以謀生。因侍奉先後臥病的祖母和父親達十七年之久,誤了考場進取。《江津縣誌》說他為人“性情真摯,平生不作欺人語”,“性豪俠,博於交”,“剛簡而不能諛”,“與人直言不諱”。事實上,同治年間,江津關廟廟產被強占,鍾撰聯抱不平,便將鋒芒指向強豪;光緒初,因撰聯諷剌江津縣令朱錫蕃之顢頇貪財,被逼遠走成都避禍。

24.鐘相:南宋初在洞庭湖地區的一次農民起義的首領。北宋末,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鐘相(?~1130),在家鄉利用宗教活動組織民眾,凡加入他的組織——鄉社的農民要交一點錢糧,社內實行互助共濟,因此都能“田蠶興旺,生理豐富”。他宣稱:“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這代表了農民要求財富上平均、社會地位平等而提出的政治主張,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貧富”的思想又進了一步(見王小波、李順起義)。鐘相以此深受民眾擁護,被稱為“老爺”或“天大聖”。周圍數百里的貧苦農民加入鄉社的不計其數。如此二十餘年,其影響擴大到洞庭湖周圍各縣。

25.鍾全慕:唐朝人,本名鍾盛,字全慕,春秋時期越國太宰伯噽次子鍾接的第37世孫,從河南入閩任汀州刺史。《新唐書》載,景福二年(893年)“建州刺史徐歸范,汀州刺史鍾全慕叛附於王潮。”《長汀縣誌·循吏傳》也載:“鍾全慕,唐昭宗時(889~904年)為刺史,王審知喜其驍勇有謀略,分汀州使守之,祀名宦祠。”鍾全慕任汀州剌史十多年,為官清正,興利除害,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鍾盛有3個兒子:仁德、義德、禮德。其中,長子鍾義德生也有3個兒子:理政、朝政、禮政。

26.鍾理政:唐朝人,字翱,南唐上柱國。鍾理政是汀州刺史鍾盛之孫,即春秋時期越國太宰伯噽次子鍾接的第39世孫。並繼任祖父汀州刺史之職務。《臨汀志》說鍾翱:“生而雄武有膂力,善騎射,審知每奇之。”因此,“翱世守是邦,歷年甚久,多創塔廟,捐田為糧,大邑僧舍,至今多奉鍾令公祠。”(見《永樂大典》)王審知死後,王氏家族內部紛爭,誅殺異姓,眾叛親離。鍾翱急流勇退,隱居於福建長汀濯田的同睦坑10多年。五代後晉天福2年(937年),南唐國興起,鍾翱又受南唐國的重用,累官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卒後南唐主賜贈尚書令。所以,《長汀縣誌·循吏傳》載:“鍾翱,全慕孫,具經濟,善騎射,繼全慕為刺史,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鍾翱葬於長汀濯田同睦坑。該墓被長汀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7.鍾羽正:(1554—1637),字淑濂,號龍淵,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鍾家莊人。自幼勤奮好學,1580年(萬曆八年),進士及第。官至工部尚書。

28.鍾偉(1915-1984),男,湖南平江人。原名鍾步雲,又名鍾德泰。解放軍著名戰將,是《亮劍》中李雲龍、丁偉的原型之一。

29.鍾柔:元代雷州學正,字元卿,贛州龍南人。融貫經史,下筆即成千言。晚年教授於鄉,從學者數百,稱“一峰先生”。著有《諸經篡說》等。後人有聯曰:潁川列四長,龍南號一峰。

30.鍾謨:字仲益。南唐政治人物。祖籍會稽(今紹興)人,後徙崇安(今屬福建),最後僑居金陵(今南京)。南唐李璟時為翰林學士,進禮部侍郎,判尚書省,坐事被貶耀州司馬。著作皆佚,《全唐詩》收遺詩三首。

31.鍾儀,春秋時楚人,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宮廷琴師。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國鍾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

32.鍾人傑:(1803-1842)清代農民起義領袖。又名鍾九。崇陽白霓橋人。秀才。縣文生,家貧,以教書為業。為人耿直,不畏強暴,為支持窯民程中和控告官紳禁止民眾挖煤事,被官廳革斥,發配孝感縣,不久逃歸。

33.鍾期光,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政治工作、軍事教育和軍事理論研究領導者。

34.鍾觀光:鍾觀光(1868~1940年),字憲鬯(音chǎng),中國植物學家。是中國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廣泛研究植物分類學的學者,是近代中國最早採集植物標本的學者,也是近代植物學的開拓者。

35.鍾理和:鍾理和是台灣鄉土文學傑出的奠基人之一。這位被稱為“倒在血泊里的筆耕者”,生前一直在默默地拓荒,其作品的價值直到他去世後才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鍾理和,筆名江流、里禾,號鍾錚、鍾堅,祖籍廣東梅縣,1915年出生於台灣屏東縣農家。

姓鐘的名人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