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黎族有哪些傳統節日_民俗預測

黎族的由來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縣、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通什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縣、定安等縣。由於分布地區不同和方言、服飾等的差異,其自稱有“伴”、“岐”、“杞”、“美孚”、“本地”等。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人口數為1247814。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使用黎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地區方言不同。也有不少民眾兼通漢語。1957年曾創製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漢曾以“駱越”、東漢以“里”、“蠻”,隋唐以“俚”、“僚”等名稱泛稱中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海南島的黎族先民也包括在這些泛稱之內。“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來,沿用至今。

據考古發現,海南島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遺址有130處,大約距今五千年左右。史學界和民族學界研究認為,這些新石器遺物的主人是黎族的先民。是黎族先民開發了海南島。秦漢時期,海南島同漢王朝關係密切,漢武帝先後數次派兵打開瓊島,設定珠崖、儋耳兩郡,部分大陸漢人遷居海南島,與黎族土著居民雜居。以後,漢族大量移民海南島。“村人”、苗族和回族也先後遷徙入島。大量移民的遷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鐵器)和生產技術(農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公元l世紀中葉,封建統治漸趨穩固。

南北朝和隋朝初期,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的統治更加鞏固,俚僚領袖冼夫人起了重要作用。她率領俚僚1000餘峒(包括黎族祖先)以及嶺南其它越人,先請命於梁朝,後又歸屬於隋朝。冼夫人深明大義,致力團結,密切了中原與海南島的關係,促進了黎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唐宋時期,海南島與中央王朝關係更加密切,海南島作為唐朝與南海諸國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唐朝十分重視海南島的統治和開發。黎族地區生產的金、銀、珍珠、玳瑁、香料等既作為“貢品”又作為對外貿易產品。與此同時,黎族地區的封建地主經濟進一步成熟。黎族勞動人民也受到日益沉重的奴役和剝削。

宋末元初,傑出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年輕時因不堪封建家庭虐待逃至崖州,曾在崖州居留40多年(一說30多年),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織技術,回故鄉烏泥涇(今上海縣華涇鎮)後,在黎族傳統紡織工藝基礎上加以改進,創造出一套先進的棉紡織工具和技術,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元初,封建統 治者採取羈縻政策,任用“峒首”為世襲“萬戶”、“千戶”,加速了黎族社會內部的階級分化,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激起黎族人民不斷起義。

明、清兩代,封建地主經濟在黎族社會中已占統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區的生產力水平與當地漢族相近,出現了定期的市場和墟場,檳榔、椰子和牛隻等成為大宗輸往大陸的貨物。在五指山腹地則仍保留原始公社殘餘的共耕制生產方式。

黎族的傳統節日

1.“春節

“春節”,在黎族地區一般從正月初一過到十五日。屆時,各家各戶清掃庭院,修整“船形屋”,貼紅對聯,洗刷衣服器具,舂米和包粽子,在房門、藤籮、耕牛角等處貼上紅紙,以示吉祥。大人們為小孩備鞭炮,買煙花,男女老幼個個穿上新衣服,乾乾淨淨,喜氣洋洋,一片節日的景象。大年初一清早互相拜年,在外面見面相互道賀“恭喜恭喜,年年豐收,年年幸福”。小孩子高興異常,蹦蹦跳跳,他們爭著向大人拜賀新年,獲得糖果、糕點、粽子和壓歲銅錢。大人們整日飲酒對歌,通宵達旦。有的則仍按照傳統習慣,從大年初一開始,男人集體狩獵,獵獲物全村人共同享受。

2.“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節(農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會日子。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里,頭上綠葉蔽天,腳下“葉毯”鋪地,幽邃、涼爽、安謐。難怪“三月三”就成了當地人自由選擇配偶而被稱為“愛情節”。傳說遠古時代,聚居於昌化江畔的黎族百姓遭受了一次大洪災。只有一對戀人坐在大葫蘆瓢里幸免於難,被漂流到燕窩嶺邊。三月初三,洪水退去,倆人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兒育女,相濡以沫,辛勤勞作,又漸漸使黎族繁衍發展起來。後人奉他們為祖先,每逢三月三便隆重紀念。節日裡男女老少身著盛裝,帶著糕點、粽子,小伙子們捕魚,姑娘們做飯烤魚,然後把祭品供於有天妃和觀音化石的岩洞口。拜祭畢,青年們來到活動會場,進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夜幕降臨,岸邊燃起堆堆篝火,小伙子撐開花傘,姑娘們的銀飾及貝殼飾物在火光下閃閃爍爍。情歌婉轉,舞蹈漸起,由平緩抒情而進入歡樂奔放。有時一對對情人悄悄離開篝火旁,小伙子把耳鈴掛在姑娘耳朵上,把鹿骨做的髮釵插在姑娘的髮髻上,姑娘把自己親手精心編織的七彩腰帶繫於情郎腰間,雙方信誓旦旦,相約明年三月三不見不散。因三月三從其來歷和主要活動內容來說,都與婚戀有關,故而也稱為愛情節。

3.“招福”和“牛月”

合畝制地區的黎族同胞,也有另外一些具有民族特點的特殊節日。例如每年三月、七月插秧之後和在十月的“牛月”,要集體舉行一次“招福”禮儀式。到時,男女老少都雲集到“畝頭”的家裡,集體跳“招福舞”、“黎家樂”等,敲鑼打鼓,通宵達旦。在“牛日”這天,牛主要給牛喝一種“牛魂石”浸過的酒,以示對牛的祝願,並且為耕牛修牛欄,禁忌殺牛。

4.葬禮儀式

喪葬儀式各地不同,接近漢區的有停棺打醮、看風水擇地起墳的風俗。因黎族相信鬼魂無處不在且會害人,所以對包括祖先鬼魂在內的所有鬼魂都十分懼怕。因此合畝地區死者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以獨木棺土葬,不築墳立碑,葬後不再祭掃。

黎族大多數節日與漢族相同,如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過春節前,家家年飯、釀年酒,舂“燈葉”(即一種年糕,也吃糯米餅,做法是:將煮好的糯米飯倒入臼中,舂至副有彈性,然後捏出一塊,揉拍成巴掌大小,即可嘗新)。燈葉可存放一段時間,即變得很堅韌,可用利刀切片,再烤或炸,別有風味。有些地區的黎族同胞還包一種沒有肉餡的過年粽子。除夕傍開始祭拜祖宗,吃年飯,喝年酒。初一都要閉門守在家中,初二才出門訪親探友,或上山打獵,或下河摸蝦,並舉行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喜慶活動,直至正月十五才告結束。黎族特有節日“三月三”源於黎族先人繁衍後代的一個傳說,每逢這天,青年男女要穿戴著美麗的民族服裝,男的手執黑傘,攜帶山蘭酒,女的手提小腰簍,巾藏糯米餅、曬乾的臘肉等,到傳說中的娘母洞前祭拜祖先,然後一起吃帶來的食物,共同娛樂,相看意中人。相中後,男女雙方對歌互訴心曲,吃一種嵌入糖心的“燈葉”糕餅。

5. 結婚、鴛鴦圓夢

結婚的前天,男方家派人挑了上述議價物品給女方,第二天晚便算結婚日。

送女,娶妻均在晚上。一到下午男方家便派族內兩名女青年帶上檳榔,香菸,糖果到女方家迎親(須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一入晚,嫂或(堂表、嫂)幫嫁女梳妝打扮。完畢、女方姊妹或者表、堂姐妹簇擁嫁女抱頭痛哭。哭聲象徵了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懷。依依惜別,姊妹要天各一方。悲喜交加。此時,姐夫(或堂,表姐夫)從簇擁的姊妹中,把嫁女往外拉、兩方爭奪,哭聲震天。姐夫也得拚命,若多個姐夫,便好辦了。

一位出客堂,嫁女邊哭邊托著檳榔盤,讓親戚朋友吃檳榔。於是有兩名或四名弟弟(表、堂弟)跟其後面。被一行樂隊,敲敲打打送至男方村莊。

一到村莊,新郎伴郎便對弟弟、嫁女鞠躬,連行三遍。嫁女一踏進門檻,鞭炮轟響,接著便拜堂(須穿上婚禮專用長筒)、一般均在雞叫前、拜堂完後,鬧洞房,通宵達旦、此晚夫妻兩個不能洞房花燭月,強熬強耐。天一亮,親戚朋友便蜂擁而至。喝喜酒,約上午10點,夫妻還得回娘家,到女方家問候父母,叫“迴路”。

新婚過門後的第一天,一早就得起床,為娘家做第一餐飯,以示勤快,並藉此機會顯示下自己的才華。新娘進入廚房時,伴娘們便會拿著小木棍跟著“保護”,以防小伙子們把鍋底黑塗到新娘臉上。當小伙子們要來抹黑時,伴娘們便會使用小木棍,冷不及防的給來犯者以迎頭痛擊。有的小伙子,被打得鼻青臉腫,也有些姑娘被抹成花臉。之後,雙方便興高采烈地談論起自己的“戰績”來。經過這場“混戰”之後,新娘方開始做第一餐飯。吃完飯後,則開始送親。

黎族風俗禁忌

生產上的禁忌:

第一,“牛日”忌用牛生產,不然牛會死亡或染上瘟症或會爛腳變瘦;蟲日不能進因勞動,不然收成不好;第二,收穫新谷時,畝頭下田途中忌與人談話,不然的話,禾田會被山豬糟蹋或歉收;吃新米時忌外人進屋和把新米給外人吃,不然的話,作物會歉收或被野獸糟蹋;第三,喪家遇祖輩死的那一日,長子忌下田勞動和5天裡不能外出生產勞動,不然,農作物欠收;第四,砍山上大樹之日,家人不能紡紗、睡眠、梳頭或吵架,不然的話,砍山者會跌下樹;第五,合畝制地區的黎族人在年初一至初五忌田間勞動,牛日、蟲日、雞日等日,畝眾不能下田耕作,說是怕禾苗遭受鳥獸侵襲。

生活上的禁忌:

第一,凡年初一至初五日不能穢語傷人,不能掃地,不然,不但家裡六畜不寧,生產不好,而且影響別人不吉利;第二,凡有病人,當他求鬼時忌外人進屋,一切零食都得避免,不然的話病不會痊癒,病狀反會轉劇;第三,兒童拜年,不給紅封,當年即會不吉利;吃豬嘴和山豬的肝與內臟會招致蛇咬;第四,睡覺忌頭朝門外,這乃死人的象徵;第五,不能在3、5、9月份結婚,不然的話,會招致新婦生病,子孫後代難以繁衍;第六,須擇良辰吉日遷入新屋,不然,生產不振,人畜不寧;第七,人屋門忌刀袋系腰間,這是引棺材人宅的象徵;第八,砍山欄一定要選擇龍日、馬日、兔日等吉祥日,同時畝頭不能在日間睡覺,否則莊稼將經不起風吹雨打;第九,在三月八日的牛節里,禁忌殺牛,而且要給牛喝一種用牛魂石浸過的酒,以保來年豐收;第十,人們不得跨過爐灶,不準用腳踩、用刀砍等,如果違禁,據說“灶神”就要發怒,引起家人生病;第十一,平常忌諱別人當面提及自己先輩的名字;第十二,部分地區對貓禁殺忌食。

生育上的禁忌:

第一,孕婦忌見死人,不然,會招致胎死;第二,孕婦分娩未滿3日和沒吃過蒲艾草,不能吃其他的食物,不然會患肚痛;第三,小嬰墜地不滿四天,陌生人進屋,會使嬰孩致病;第四,產婦未滿12日,假若食肉類、油類和青菜類,必會脫大腸頭;第五,孕婦如吃落地酸梅,就會胎死或小產。

打獵上的禁忌 :

第一,若給小孩吃山豬腰子或嘴唇肉,以後打獵將會遭到毒蛇或山豬咬傷;第二,未過農曆年初四,發生性關係,打獵難獲獵物;第三,農曆年初一準備上山打獵的人,也忌掃地,否則獵不到野獸。

在宗教上的禁忌

第一,敬神之物,忌亂翻動,不然會頭痛、手痛;第二,凡有祖先牌位的家屋,不能把狗肉端進去,要不然,是有意污穢租公神位,將會招致疾病;第三,掛有青樹葉的析神捉鬼家門,外人不能闖進,要不然,會加重病人的疾病或至死亡;第四,用糞溺污褻“土地公”,會招致頭痛,腹痛;第五,供祭鬼神的牛骨頭,忌亂動,要不然,會令放骨頭的人家不得安寧,得殺牛宰豬祭鬼才能消災平安。

平日裡的禁忌:

平常忌諱別人當面提及自己先輩的名字;部分地區對貓禁殺忌食。

飲酒上的禁忌:

不同方言的黎族飲酒的禁忌不同,黎族在按方言分為哈方言、美孚方言、杞方言、合畝制,到哈方言和美孚方言黎族的家中做客,他們對客人敬酒時要夾肉送到客人口中,並把客人灌醉,表示熱情好客,不存在惡意。而杞方言相對就會溫和一點,碗斟滿酒,以雙手舉酒碗敬客人;合畝制地區的黎族在飲酒方面的禁忌更加特別,飲酒不只是停留在飯桌上,已經延伸到了風俗習慣方面,村中或家裡有人故去時,成人禁忌吃米飯,以喝酒治喪。平時喝酒席間,要點故去人的名字,同時把碗裡的酒倒在地下,表示吉利。

黎族有哪些傳統節日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