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一生中的16道聖禮
在印度教文化中有統稱為善司卡斯(Sanskars)的16種宗教禮儀。
一個印度教徒通過善司卡斯得到心理、生理、行為和精神上的平衡與進步。在這些儀式中,阿耆尼(火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火是世界上最純淨的五大元素之一,也稱為能量。這些儀式使一個人產生積極的能量,變得更冷靜和明智,去承擔新的責任,應對變化了的生活方式,無論是聖戰還是為追求神的自我流放。聖戰是指反抗自己體內的邪惡,流放是指遠離欲望、貪婪、仇恨,脫離物慾橫流的社會。善司卡斯完全是根據個人成長的歷程而採取的個體禮儀,充實著個人的生活,為個人下一步成長做好準備。這些禮儀對於一個人是至關重要的。
1. Garbhadhana(受孕)是印度教徒一生中16道聖禮的第1項,字面意思是把種子安放到子宮裡。據Grhya Sitras這本經書講,這項儀式開始時,妻子要得體地修飾一番,丈夫背誦吠陀經中關於天生地造的詩句,乞求神靈保佑他妻子懷孕。然後,夫妻擁抱在一起,背誦隱喻男女交媾行為的詩句,丈夫一邊摩擦自己的身體一邊背誦表達自己有生育能力的詩句。擁抱之後,要向普扇神禱告,然後開始做愛。最後,丈夫要摸著妻子的胸部,斜倚在她右肩上說:“啊,你的毛髮已經分開。你的心進入了月亮上的天堂,我知道,希望它也知道我。讓我們能有一百個秋天。”
2. Punsavana (求子)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2項,在懷孕的第三個月舉行。這時候胎兒的身體和大腦已經開始發育,母親的情感會對腹中胎兒的成長產生影響。這個儀式有兩個目的,一是乞望得男孩,二是乞望孩子長得健康、好看、有能力。印度教認為心誠意至的話可以使胎兒的性別隨人心愿,這個儀式要求母親在懷孕第三個月的時候,早晨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誠心誠意地反覆念有關上述兩個目的的經書,以幫助胎兒按照心愿成長。
3. Simantonnayana (胎教)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3項,在懷孕後的第4個月,第6個或第8個月舉行,目的是讓母親有良好的積極的思想,確保生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懷孕4個月的時候,胎兒不僅身體的各種器官和大腦發育起來了,而且也開始產生意識,能夠學習了。母親積極的良好的思想會傳輸到胎兒的頭腦中,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思想。這個儀式是給孕婦朗誦經典教義,按照習俗還應該給孕婦餵一點拌有奶油的米豆粥。孕婦通過這個儀式會有意調整自己的思想、活動、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行為舉止,給胎兒做出榜樣。
4. Jatakarma(慶生)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4項,前3項都是產前的儀式,從這項開始才是一個人出生後的儀式。這項儀式在嬰兒出生時舉行,目的是慶祝他來到人世間。嬰兒的父親要用一個小金勺給嬰兒的舌頭上點一點蜂蜜拌奶油,對著嬰兒的耳朵輕輕說一聲:“Vedosi”,意思是“你是一個有知識的人”。隨後,母親開始給嬰兒哺乳。
5. Namakarana(命名)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5項,通常在嬰兒出生10天后舉行。孩子的父親沐浴後拜神,把用油泡過的木頭默默地放到火里。母親抱著孩子坐在丈夫的右邊,把孩子交給丈夫,然後從他背後繞到他左邊坐下。孩子的父親朗誦一段經文,其中包括給孩子起的名字,用右手撫摸孩子的嘴巴、鼻子、眼睛和耳朵,然後把孩子交給妻子,再往火里放木頭並拜神。給孩子起名字基本上依據三條:一是出生時的星辰位置,用名字中的首字母反映出來;二是起的名字要體現出人生目標;三是能夠表示出家族體系。
印度教習俗:命名禮
6. Niskramana (見天)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6項,在嬰兒2-4個月大的時候舉行,是嬰兒第一次到室外見天日。在儀式上要拜太陽神和月亮神,讓孩子見到太陽和月亮,祝福孩子健康長壽。
7. Annaprasana(吃飯)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7項,在嬰兒6個月左右的時候進行,此前嬰兒一直吃母乳。在舉行這個儀式時除了敬神以外,要第一次給嬰兒餵飯(米粥),表示嬰兒從此要開始食用適合身體發育的正當飲食了。
8. Chudakarma(剃髮)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8項,在孩子1歲以後舉行的剃頭儀式。印度教認為胎髮是在子宮裡長出來的,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好的影響。這個儀式是把孩子的胎髮剃掉,表示以往的不利因素都去除掉了,孩子從此在新的意識下開始新生活。
9. Karnavedha(穿耳)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9項,有的人家在孩子6-16個月時進行,有的人家在孩子3-5歲時進行。印度教認為給孩子耳朵上扎眼有助於培養男孩的陽剛氣質和女孩的柔美氣質,光線穿過耳朵上的洞會增加孩子的智慧。這種帶有針灸性質的在耳朵上扎眼還有利於防病。男孩先扎右耳,再扎左耳,女孩則先扎左耳,再扎右耳。
身戴聖線在恆河中祈禱的印度教徒
10. Upanayana - Janeu(聖線)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10項,在5歲或7歲時舉行,也可以在結婚之前舉行,這是男孩人生中第一次戴上聖線的儀式。聖線是一條由三股線擰成的細繩,其象徵意義包括要向神、導師、前輩做報答的三項宗教責任;能力、生殖力、帥氣三種氣質;淳樸、友愛、憧憬三種品德;物質世界、靈魂世界、精神世界三種境界等。摩奴法典中說,孩子離開母體是第一次誕生,而給孩子第一次戴上聖線是他的第二次誕生。戴上聖線意味著他接受了神的旨意,承擔起神賦予的責任,從這時候開始有資格享有宗教的權利。
11. Vedarambha (入學)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11項,當小孩子開始學知識或者第一天上學時舉行的儀式。孩子要向排憂解難的象頭神和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朝拜祈禱,也要向老師致敬,求得他們的保佑,開發智力,戰勝困難,學到知識。
12. Samavartana (成年)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12項,舉行這個儀式標誌著一個人完成了獨身和接受教育的人生第一階段,準備進入結婚和撫養家庭的人生第二階段了。
13. Vivaha(結婚)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13項,標誌著進入人生的第二階段,開始獨立地承擔責任迎接社會的挑戰,從此要變得成熟,自信,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生育子女繼承家業。
14. Vanaprastha(脫俗)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14項,通常指50-75歲這段時間,進入印度教信奉的人生第三階段,這時子女已經長大並成家立業,家庭責任可以移交給下一代人了,要逐漸擺脫家庭和身外之物,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奉獻給神,回歸自然。其實這並不需要專門舉行某種儀式,而是指一個人從思想上、精神上和行為上脫離物慾,擯棄人為的奢華和欲望,專心追尋神的最高精神境界。
15. Samnyasa(出家)是印度教徒人生聖禮的第15項,進入印度教信奉的人生第四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從75歲到生命的終結。到這個階段要拋棄世俗利益,切斷世俗關係,在精神上覺醒,實踐苦行,禁慾。在儀式上授予稱號,身穿黃袍,意味著為社會做無私的服務。
16. Antyesthi(火化)有生必有死,印度教徒人生中最後一項聖禮是把屍體火化。舉行儀式時,死者的家屬及親友都來向遺體和靈魂告別。由死者的兒子主持火化。按印度教的說法,創造世界的梵天只讓像火焰般的靈魂獲得生命。從這個靈魂誕生出了天空,從天空誕生出空氣,從空氣誕生出火,從火誕生出水,從水誕生出土地。由這五種元素構成了人體,當屍體在火中焚化後,這些元素又回歸到大自然中原來的地方。靈魂在人死後還繼續眷戀著曾經依附的肉體,只有當肉體被火焰化作灰燼後,靈魂才離開,去尋找新的依附。
- 上一篇:印度教故事 強盜變成聖人
- 下一篇:代表印度教的神聖標記: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