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婆羅多》——古代印度的“百科全書”

古代印度的“百科全書”

——“大仙”創作的大史詩《摩訶婆羅多》

說到“史詩”,人們最為熟悉的是古代希臘的荷馬史詩。其實,世界最早的史詩是古代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而古代最大的史詩,則是印度的《摩訶婆羅多》。它計有十萬頌,每頌分雙行排列,其詩行總量相當於荷馬兩部史詩總和的八倍,不少印度和西方學者稱之為“史詩中的史詩”。

《摩訶婆羅多》的題意有不同的說法。相傳諸天神把史詩與作為古代聖典的四部“吠陀”置於天平的兩端,由於史詩更重要,因而得名“摩訶婆羅多”。這是從詞源意義上加以附會的傳說(“婆羅多”一詞在原文中有“沉重”的意思,“摩訶”則是“很大”之意)。一般學者認為史詩題意是“婆羅多族的偉大戰爭”。史詩的情節主幹是描述婆羅家族的俱盧支和般度支在俱盧之野的一場戰爭。但史詩並不是一開始就寫戰爭,而是遠遠道來,從婆羅多的遠祖寫起。下面是開篇中涉及婆羅多族遠祖的一組故事:

天庭有八位神仙,他們是兄弟。那年春暖花開的時節,他們各自攜妻來到人間散步,經過極裕大仙修道之地時,看到大仙的一條漂亮的母牛在吃草。母牛錦緞般的皮毛和美麗的仙姿吸引了他們,其中的一位婦人,要求把母牛帶走。男神知道極裕大仙不好惹,勸她放棄這種企圖,但她固執不依。最後她丈夫在其他兄弟的幫助下,偷走了母牛,連帶小牛犢一起拐走。大仙外出回來,發現母牛和牛犢不見了,他運用長期苦修獲得的法力,很快知道是誰所為。他憤怒詛咒八位神仙降生人間為凡人。神仙非常懊悔,請求大仙寬恕,但仙人的詛咒已經出口,無法改變,只能減輕,改為主謀將長期光榮地活在人世,其他七位只到人間走一遭。八位神仙請求恆河女神做他們的母親,協定好生下前七個孩子都扔入恆河,洗滌罪過,復活為神。他們的誠心感動了恆河女神,她答應了請求,隨即化作凡女去尋找丈夫。女神嬌美的臉龐和婀娜的身姿獲得福身王的愛情。女神接受了他的愛,但談到結婚時卻提出了附加條件:不許詢問其來歷,不得干涉其行為。迷戀中的國王答應了條件。他們結合了,生活幸福美滿,每年生下一個俊美的男孩。但母親每次都將孩子扔入恆河,然後笑容滿面地回到丈夫身邊。平日淑嫻溫情的妻子的行為震驚了國王,但因婚前有約,只得默默忍受。如此連續了七年。第八個孩子出生時,國王實在不忍心,起而制止妻子。丈夫違約,對神仙的諾言也已實現,她向丈夫講明原委,帶著小兒子離開了福身王。兒子被女神送到極裕大仙那兒,學習各種知識,練就各種本領,長大後回到福身王身邊,成為英武、博學、善良的人物。國王立他為太子。

國王失去了愛妻,十幾年悶悶不樂,也沒續娶。一天黃昏時,國王在河畔散步,晚風吹面,飄來陣陣奇異的芳香。隨著香氣跟蹤到底,看到一位大眼細腰,似花似玉的少女。少女的美貌激發了他長期壓抑的情慾,要求與少女成婚。少女名叫貞信,是出身魚腹、而為漁夫頭撫養的漁家女,曾受惠於一位修道仙人,獲得一種人間沒有的異香。對於福身王的求婚,少女聲言要徵得父親同意。她的父親雖同意這樁婚姻,但提出了貞信女生下的兒子必須繼承王位的條件。國王已將恆河女神天神般的兒子立為太子,無法答應。他鬱鬱不樂地返回宮中,但又難以熄滅對貞信女的愛火,太子從國王的車夫處打聽到事情的原由,自己跑到漁夫家中為父親求婚,起誓保證讓貞信女的兒子繼承王位。漁夫雖然信任、敬重太子,但還擔心太子的後嗣會搶奪王位。太子發了可怕的誓願:為保證貞信後代的王位穩固,他一輩子不結婚。誓言發出,空中震響著“毗濕摩”的呼聲,其意為“發重誓而能堅持到底的人”。從此,“毗濕摩”就是他的稱號。他果然終身未娶,致力於婆羅多族的建設和發展,成為婆羅多族尊敬的老族長,一直活到俱盧大戰結束。

貞信女終於成為福身王的王后,她為國王生下了花釧和奇武兩個兒子。花釧年輕時就在戰鬥中陣亡,奇武的兩個王后分別生下了持國和般度。持國天生目盲,卻有一百個兒子,般度也有五個出眾的兒子。

以後為爭奪王位,以長子難敵為首的一百個兒子(俱盧族)和般度五子(般度族)之間的矛盾激烈,終於導致俱盧大戰。史詩從雙方少年習武寫起,寫到難敵對般度五子的陷害,他們被流放13年,之後雙方聯絡各自的盟軍擺開戰場,進行了18天的激戰,結果俱盧族全軍覆沒,般度族只剩下般度五子。還寫到戰後的悲悼和祭祀,老族長毗濕摩臨終前的告誡,堅戰為王治理國家,五兄弟進發喜馬拉雅山和最後逝世升入天堂。

以上只是大史詩情節的主幹。在這一線索的發展過程中,交織穿插著大量的古代神話、歷史傳說和優秀插話,還包括數不勝數的關於政治、哲學、宗教、風俗甚至地理和宇宙結構的詳細論述。史詩中有五彩繽紛的神奇世界的描繪,也不乏古代印度現實的真實紀錄。從中能讀到眾多天神、國王、修道仙人的古老傳聞和對萬物起源來歷的樸素的解釋;欣賞到美妙的詩意、印度古老的習俗和綺麗的大自然風光;聽到戰場上馬嘶和刀劍的鏗鏘之聲;結識眾多英勇豪爽的男人和令人銷魂的美女;學習到許多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意義。正如印度學者所說:《摩訶婆羅多》是無數的知識河流匯集而成的浩翰海洋,是一個遼闊大國的知識總匯,是一部天書,也是往世書,神話傳說、歷史,還是史詩、宗教經典,“是印度光輝燦爛的文化知識傳說中唯一不朽的紀念碑”。當然,最恰當的名稱是——古代印度的“百科全書”。

這部內容豐富的大史詩署名是毗耶婆(又名島生黑仙人)所作。他也出現在史詩的情節中,而且是史詩中英雄的祖父。按詩中所述,他是前文提到過的貞信女和一位著名大仙的私生子。仙人看中了出自魚腹卻美貌無雙的貞信女,向她求歡。貞信女提出必須生兒子後仍然保持童貞。大仙套用法力滿足她的要求,而且為她去掉了從魚腹中帶來的魚腥味。他們同居,在一個島上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島生。兒子長得又醜又黑,全身惡臭,長大後立志苦修,鑽研了當時的各種學問,被稱作島生黑仙人。後來恢復童貞的貞信嫁給福身王,生下花釧和奇武,但兩人都沒留下後代就相繼死去。為延續婆羅多種族,貞信太后令島生黑仙人與奇武的兩們遺孀結合。第一位王后不敢看他的尊容,同房時緊閉雙目,結果生下雙目失明的持國。接近第二位王后時,她被嚇得面無血色,因而生下一個蒼白的兒子般度(“般度”意為蒼白)。如前所述,史詩的基本情節就是持國百子和般度五子間的一場大戰。島生黑仙人目睹孫子間發生的事情,花3年時間,每天祈禱坐禪,靜思默想,創作了這部史詩,之後傳給弟子護民,輾轉在世間流傳。

這裡,作者被披上了一層神話色彩。據說古代印度的四部“吠陀”和18部“往世書”也都是毗耶娑所作,還相傳他創作了一部六百萬的大史詩,其中寫天神三百萬頌,寫列祖列宗一百五十萬頌,寫乾達婆一百四十萬頌,寫凡人十萬頌(即《摩訶婆羅多》)。這是不能想像的事情。僅只一部內容如此紛繁龐雜的《摩訶婆羅多》的寫作,也決不是一個人能勝任的。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史詩經過了一個長期的充實、發展、修訂的過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是一首由一人寫作,名為《勝利之歌》的敘事長詩,描繪般度族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故事,大概作者就是島生黑仙人。這是史詩最核心的部分。之後在傳誦中被擴充,包括了民間相傳的關於歷史上印度北方一場大戰的詩歌,詳細地描繪了“俱盧之戰”,長達二萬四千頌,定名為《婆羅多》。最後在《婆羅多》廣泛流傳過程中,加進了大量的插話,民間流行的神話故事、一些帝王和著名婆羅門(印度掌握知識的階層)的傳聞,當時各領域的最新知識,都進入史詩之中,形成龐大博雜的十萬頌的大史詩。應該說,創作這部大史詩的真正“大仙”,是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廣大民眾。

據學者考證,《摩訶婆羅多》開始創作是在公元前10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至6世紀已經具備了初步完整的規模,而最後完成則是公元後4世紀。它和另一部史詩地《羅摩衍那》一起,成為印度文明發展的源頭,深深地影響了印度人的思想、生活和審美意識。它們激發起印度詩人和戲劇家的創作靈感。提供創作的題材和思想。有人說,一部印度古代文學史,如果除去與兩大史詩相關的創作,則會所剩無幾。其實直到現在,《摩訶婆羅多》在印度仍然被聖化,成為印度教徒的聖典。

《摩訶婆羅多》——古代印度的“百科全書”相關內容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