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抗原
RH血型抗原是人類血液中一種重要的抗原系統,由多個抗原組成,其中最為常見且重要的是D抗原。RH血型系統是繼ABO血型系統之後,臨床上第二重要的血型分類系統。RH血型抗原的存在與否決定了RH血型的陽性或陰性。
1. RH血型抗原的發現
RH血型系統最早由Landsteiner和Wiener在1940年發現。他們在研究恆河猴(Rhesus monkey)的紅細胞時,發現了一種新的抗原,並將其命名為RH抗原。後來發現,這種抗原也存在於人類紅細胞表面。
2. RH血型抗原的分類
RH血型系統由多個抗原組成,主要包括D、C、c、E、e等。其中,D抗原是最具臨床意義的抗原:
- RH陽性(Rh+):紅細胞表面存在D抗原。
- RH陰性(Rh-):紅細胞表面缺乏D抗原。
除了D抗原外,其他抗原(如C、c、E、e)也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尤其是在輸血和妊娠期間。
3. RH血型的遺傳
RH血型是由位於第1號染色體上的RH基因決定的。D抗原的存在與否由RHD基因控制,而其他抗原(如C、c、E、e)則由RHCE基因控制。RH血型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4. RH血型的臨床意義
- 輸血安全:RH陰性個體接受RH陽性血液後,可能會產生抗D抗體,導致輸血反應。因此,輸血前必須進行RH血型匹配。
- 妊娠期間的RH不相容:如果RH陰性母親懷有RH陽性胎兒,母親可能會產生抗D抗體,導致新生兒溶血病(HDN)。通過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RhIg)可以預防這種情況。
- 器官移植:RH血型匹配也是器官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5. RH血型的分布
RH血型的分布因種族和地區而異。例如,亞洲人群中RH陰性血型的比例較低(約0.3%-1%),而高加索人群中RH陰性血型的比例較高(約15%)。
6. RH血型抗原的檢測
RH血型抗原的檢測通常通過血清學方法進行,使用抗D抗體試劑與待測紅細胞反應。如果紅細胞表面存在D抗原,則會發生凝集反應,表明為RH陽性。
總結
RH血型抗原是血液中重要的抗原系統,尤其在輸血和妊娠期間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了解RH血型的特點和遺傳規律,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相關的臨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