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心理學阿摩

自體心理學(Self Psychology)是由海因茲·科胡特(Heinz Kohut)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精神分析理論。科胡特認為,個體的心理健康與其自體(self)的發展密切相關。自體是指個體對自己作為一個整體的感知和體驗,包括自我認同、自尊和自我價值感等方面。

科胡特提出了「自體客體」(selfobject)的概念,指的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依賴的外部對象,這些對象為個體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確認。自體客體可以是父母、朋友、老師等,他們通過共情、理解和支持,幫助個體建立和維持健康的自體。

科胡特還提出了自體的三個主要需求:

  1. 鏡像需求(Mirroring Need):個體需要他人對其成就和能力的認可和讚美,以增強自尊和自信。
  2. 理想化需求(Idealizing Need):個體需要將他人理想化,以獲取安全感和力量感。
  3. 雙生需求(Twinship Need):個體需要與他人建立相似性和歸屬感,以確認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自體心理學強調,如果這些需求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滿足,個體可能會出現自體障礙,表現為自尊低下、情感不穩定、人際關係困難等問題。通過心理治療,治療師可以提供缺失的自體客體功能,幫助個體修復自體的缺陷,恢復心理健康。

自體心理學對現代心理治療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在理解和治療自戀型人格障礙和其他自體相關心理問題方面。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