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期末重點整理
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從出生到死亡各階段的心理發展過程的學科。以下是一些關鍵的重點整理,供期末複習參考:
1. 發展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 發展:指個體在生理、認知、情感和社會能力等方面的連續性變化。
- 發展階段:通常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 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發展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可能在某些階段出現顯著的變化。
2. 理論與觀點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 感知運動階段(0-2歲):通過感官和動作探索世界。
- 前運算階段(2-7歲):開始使用語言和符號,但思維仍以自我為中心。
-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能夠進行邏輯思考,但仍依賴具體事物。
- 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上):能夠進行抽象思考和假設推理。
- 佛洛伊德的心理性發展理論:
- 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強調早期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 提出八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心理社會危機(如信任 vs. 不信任、自主 vs. 羞恥等)。
3. 嬰兒期與幼兒期
- 依戀理論(鮑比):
- 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依戀,早期依戀關係對個體的社會情感發展有深遠影響。
- 語言發展:
- 從咿呀學語到單詞句、雙詞句,再到完整句子的發展過程。
4. 兒童期
- 道德發展(柯爾伯格):
- 前習俗水平(避免懲罰、追求獎勵)、習俗水平(遵守社會規範)、後習俗水平(基於原則的道德判斷)。
- 社會認知發展:
- 兒童逐漸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出同理心和觀點採擇能力。
5. 青少年期
- 身份認同(艾瑞克森):
- 青少年面臨身份 vs. 角色混淆的危機,探索自我價值和目標。
- 青春期生理與心理變化:
- 荷爾蒙變化導致身體發育,同時伴隨著情緒波動和對獨立性的追求。
6. 成年期與老年期
- 成年早期的親密關係:
- 建立親密關係是成年早期的重要任務,影響個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
- 中年危機與自我實現:
- 中年期可能面臨職業、家庭和個人價值的重新評估。
- 老年期的心理適應:
- 面對身體機能衰退、退休和社會角色的轉變,老年人需要調整心態,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
7. 影響發展的因素
- 遺傳與環境:基因和環境共同影響個體的發展。
- 文化與社會背景:不同文化對發展階段和行為有不同的期望和規範。
- 教育與家庭: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對兒童的認知、情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
8. 研究方法
- 縱向研究:長期追蹤同一群體的發展變化。
- 橫斷面研究:比較不同年齡群體的差異。
- 實驗與觀察法:通過實驗或自然觀察來研究發展過程中的行為變化。
9. 應用與實踐
- 教育心理學:如何根據發展階段設計適合的教學策略。
- 臨床心理學:理解發展障礙(如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因與乾預方法。
- 老年心理學:幫助老年人應對心理和社會挑戰,提升生活質量。
總結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心理變化,並為教育、臨床和社會政策提供理論支持。期末複習時,建議結合理論與實際案例,深入理解各階段的特點與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