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創傷我如何是我:多重迷走神經的心理治療與應用

《療癒創傷我如何是我:多重迷走神經的心理治療與應用》是一本探討創傷療癒與神經科學結合的書籍,作者透過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來解釋創傷對身心的影響,並提供實際的治療方法。這本書不僅適合心理治療師,也適合任何對自我療癒有興趣的讀者。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簡介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由美國神經科學家史蒂芬·波格斯(Stephen Porges)提出,該理論強調迷走神經在調節生理與心理狀態中的核心作用。迷走神經是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負責調節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波格斯將迷走神經分為兩個部分:

  1. 腹側迷走神經:與社互動動、安全感相關,能幫助我們進入放鬆與連接的狀態。
  2. 背側迷走神經:與凍結反應相關,當我們感到極度威脅時,可能會進入痳木或解離狀態。

創傷對身心的影響

創傷不僅影響心理,還會改變神經系統的運作方式。當人經歷創傷時,迷走神經的調節功能可能失調,導致長期處於過度警覺(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激活)或痳木(背側迷走神經主導)的狀態。這種失調會影響情緒調節、人際關係,甚至身體健康。

心理治療中的應用

書中提出多種基於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治療方法,幫助創傷倖存者重新調節神經系統,恢復安全感與自我掌控感。以下是一些關鍵的治療策略:

  1. 建立安全感:治療的首要目標是讓個案感到安全。透過呼吸練習、正念冥想等方式,幫助激活腹側迷走神經,促進放鬆與連接。
  2. 身體覺察:創傷往往以身體的記憶形式存在。治療師會引導個案關注身體感覺,幫助他們重新與身體建立連結。
  3. 社互動動:安全的社互動動能激活腹側迷走神經,促進療癒。治療中可能會使用團體治療或人際互動練習。
  4. 逐步暴露: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面對創傷記憶,幫助神經系統重新學習如何應對壓力。

自我療癒的建議

對於希望自我療癒的讀者,書中提供了以下建議:

  • 呼吸練習:深呼吸能激活腹側迷走神經,幫助身體進入放鬆狀態。
  • 正念冥想:培養對當下的覺察,減少過度警覺的狀態。
  • 身體運動:溫和的運動如瑜伽或太極,能幫助調節神經系統。
  • 社交支持:與信任的人建立連結,分享感受,能增強安全感。

結語

《療癒創傷我如何是我》透過科學與實踐的結合,為創傷療癒提供了新的視角。無論是專業治療師還是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實用的工具與深刻的洞察,幫助自己或他人走出創傷的陰影,重拾生活的平衡與意義。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