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口腔期
心理學中的口腔期(Oral Stage)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性發展理論中的第一個階段,主要發生在嬰兒出生後的前18個月。在這個階段,嬰兒的主要滿足來源是通過口腔的活動,例如吸吮、咀嚼和咬合。這些行為不僅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如進食,也與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密切相關。
佛洛伊德認為,口腔期的經驗對個體未來的人格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果嬰兒在這個階段的需求得到適當的滿足,他們可能會發展出樂觀、信任和依賴的人格特質。相反,如果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可能會導致口腔期固著(Oral Fixation),這可能表現為成年後過度依賴、悲觀、或具有攻擊性等行為特徵。
此外,口腔期的固著也可能表現為對口腔活動的過度依賴,例如吸煙、過度進食、或咬指甲等行為。這些行為被視為一種心理上的補償機制,用以彌補早期未能滿足的口腔需求。
總的來說,口腔期是心理性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強調了早期經驗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這一理論雖然在現代心理學中受到一些批評,但它仍然是理解人格發展的重要框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