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心理學考古題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國考心理學考古題類型和示例,供參考:

  1. 基礎心理學知識

    • 題目:請解釋「條件反射」與「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區別,並舉例說明。
    • 解析:條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強調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關聯(如鈴聲與唾液分泌);操作性條件反射則由斯金納提出,強調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如通過獎勵強化某種行為)。
  2. 發展心理學

    • 題目:簡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並說明各階段的主要特徵。
    • 解析: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上),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特徵。
  3. 社會心理學

    • 題目:什麼是「從眾行為」?請結合阿希的經典實驗說明其影響因素。
    • 解析:從眾行為是指個體在群體壓力下改變自己的行為或態度以符合群體規範。阿希的實驗表明,群體一致性、群體規模和個體自信程度是影響從眾行為的重要因素。
  4. 臨床心理學

    • 題目:請說明「抑鬱症」的主要症狀及其可能的心理治療方法。
    • 解析:抑鬱症的主要症狀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等。心理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人際關係療法(IPT)等。
  5. 教育心理學

    • 題目:請解釋「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並說明其在教育中的套用。
    •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的信念。在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強學習動機和學業表現,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合理目標、提供正向反饋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以上題目僅為示例,實際考試題目可能更加複雜,建議考生結合教材和歷年真題進行全面複習。

周公解夢大全查詢

相關解夢: